该项目的负责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指出:“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中国科学家应该作出贡献。我们将开展我国细菌耐药发展趋势和耐药机制研究,促进新型抗感染药物和疫苗的研发,并提出应对策略。”

       “超级细菌”会不会出现

       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研究员朱宝利看来,出现“超级细菌”的概率并不大。“我还是比较乐观的。我个人认为,出现携带各种各样耐药基因的‘超级细菌’是小概率事件,不太可能出现大面积发生的情况。”

       朱宝利解释,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是致病菌,而耐药基因传到病原菌需要一定的条件。同时,致病菌如果携带多种基因,其本身繁殖的难度也会相应增加,“致病菌也不会让自己‘负担’太重”。

       但病原菌抗生素耐药仍是人类发展面临的严峻考验。据估计,到2050年,由于微生物耐药所导致的死亡人数每年将超过1000万,这一数字将超过癌症的死亡人数,并导致全球经济损失超过100万亿美元。而非洲和亚洲将是重灾区。

       中国的情况并不乐观。高福介绍,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网(CHINET)数据显示,我国整体细菌耐药性严重,耐药水平较高;既有的多重耐药尚未解决,新的多重耐药菌仍在不断出现。

       危险源于何处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冯婕是“细菌耐药机制研究组”的组长。她说:“我们都明白生物进化中自然选择的道理,细菌产生耐药性就是自然选择下的进化最为典型的例子。当细菌面临被抗生素‘消灭’的生存选择压力时,产生耐药性就是一种必然结果。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也就能够了解耐药性产生的根源在哪里。”

       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临床抗生素的使用已经得到极大控制。冯婕说:“最近几年我国严格管理抗生素的使用,有些病原菌的耐药比例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上升,有的甚至呈现下降趋势。”

       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马旅雁从事生物被膜研究。她和同事发现,很多微生物虽然没有耐药基因,但它们喜欢形成群体——生物被膜。“形成群体的微生物会分泌很多胞外物质,导致抗生素无法达到群体的核心,这也是一种耐药方式。”马旅雁说,“还有一些菌,在某些情况下,细胞根本不生长,处于休眠状态,导致抗生素找不到目标,也就是对抗生素不敏感。这也是一种耐药性。”

       在采访中,多位科学家都着重提到,要想控制耐药菌问题,必须严格控制畜牧养殖业中抗生素的使用。这些抗生素虽然未必能被人体接触和吸收,“但这些抗生素必然会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如果江河水体、土壤、空气等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各类抗生素,那么出现多重耐药细菌的危险也必然会增大。”冯婕说。

对抗耐药致病菌,中国科学家在行动

       防患于未然,中国在努力

       近年来,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据高福介绍,2016年,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发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实现“争取研发上市全新抗菌药物1个到2个,新型诊断仪器设备和试剂5项到10项”,“零售药店凭处方销售抗菌药物的比例基本达到全覆盖”等多项行动目标。2017年,原农业部也印发了《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实现“推进兽用抗菌药物规范化使用。省(区、市)凭兽医处方销售兽用抗菌药物的比例达到50%”等目标。

       朱宝利认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微观上需要基础研究的突破,宏观上需要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的协调。而中国科学院学部设立这一咨询项目,就是希望能够集合多方智慧,为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就基础研究而言,科学家们要更多了解耐药性的传播机制和发展路径,以求从根本上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并将研究成果尽快产业化、实用化。在这方面,我国科学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马旅雁课题组在寻找不让细菌“拉帮结伙”的酶,并已经找到一种阻止绿脓杆菌成群的酶。绿脓杆菌是医院内常见的致病菌,也是一种很容易产生抗药性的细菌。“这种酶可以降解绿脓杆菌的胞外物质,阻止其成团。”马旅雁说,“我们希望能够发现更多的酶,可以与现有的抗生素联合使用,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效率。”

       冯婕团队联合微生物所的杜文斌团队正在研制“耐药基因快速检测仪器”的样机。冯婕说,临床上使用抗生素主要依靠医生经验,一种药不行再换另一种,一般不会给非危重病人做药敏实验,因为药敏实验时间较长,需要2~4天。她说:“我们现在研发的仪器可以快速检测病原菌种类以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并将检测时间缩减到6到8个小时。”

       而防止抗生素滥用更是一个管理问题。朱宝利表示:“无论是临床,还是畜牧养殖业,不使用抗生素是不现实的。那么,管理、控制使用抗生素的度在哪里?比如,全面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是不是现实?全面禁止之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措施来监测、控制动物疾病的发生?中国科学院学部启动这个项目,目的之一就是希望能够回答管理上的‘黄金分割点’在哪里的问题。所以我们的团队中,有进行基础研究的科学家,有临床医生,有从事畜牧养殖的专家。”

       高福说:“细菌耐药最终影响人类健康,但造成细菌耐药的因素及其后果却超越了卫生领域,迫切需要加强多部门、多领域协同谋划、共同应对。希望通过这个为期两年的项目,我们能够形成《中国病原菌抗生素耐药的现状及应对策略》报告,提交给国家相关部门,为我国在本领域的前沿布局和战略规划提供决策咨询参考,为人类福祉作贡献。”

       

点击下图,即刻登记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