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该会议针对目前抗癌药物"降税不降价,降价则缺货"怪像,确定了"加快已在境外上市新药审批、落实抗癌药降价措施、强化短缺药供应保障"的措施。诸多业内人士认为,这"三板斧"下去,抗癌药物价格真的要降了。
今年早些时候,总理多次在重要场合(包括人大及国务院会议)提及抗癌药物"零关税"的问题,该政策的出发点就是要让众多癌症"救命药物"价格降下来,惠及众多因为经济问题没有得到充分治疗地癌症患者。但自"零关税"在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至今,数据显示癌症药物的价格并未成功下降,没有快速达到政策制定的初衷。
于此同时,市场上还出现了赫赛汀重要"救命药"短缺的怪像,给药物市场注入了许多不稳定因素。但有专家指出,这些"怪像"其实也在情理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政策层面:近年来我国针对药物价格相继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药价谈判制度",许多谈判后的药物价格大幅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相应药物的市场需求,比如赫赛汀,该药物在2017年7月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乙类范围,价格定为7600元,与原来2万元/支相比,降幅近七成,再加上医保报销,患者实际只需支付千余元每支,这使得该药物的使用量激增,进而造成市场缺货的现象;
2.企业层面:价格的降低缩小了相应药物的利润空间,许多药厂对于这些药物的生产积极性就会相应降低,一旦减产,就很容易造成市场相应药物短缺;
3.医院层面:同样是利润驱动,药价低的药物对医院来说也缩小了利润空间,这降低了很多采购者的积极性。正是由于这些因素,市场上诸多"救命药"短缺的现象时有发生,除了赫赛汀外,白血病廉价救命药巯嘌呤、心脏病手术必用药品鱼精蛋白等"救命药"也频现缺货怪像。
对于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总理在6月2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抗癌药是救命药,不能税降了价不降。必须多措并举打通中间环节,督促推动抗癌药加快降价,让群众有切实获得感。" 并强调,"这件事不仅关乎重点民生问题,也是医药等相关行业 '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抓紧落实,要让更多群众早用上、用得起这些好药。"概括地说,接下来所要推行的主要措施有"加快已在境外上市新药审批、落实抗癌药降价措施、强化短缺药供应保障",这"三板斧"得到了广泛的市场关注,人们也纷纷对总理惠民政策的推行决心点赞。
近年来,全球癌症治疗形势非常严峻,有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0年间,全球癌症病例增加了28%。同时,癌症的治疗给患者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甚至造成"倾家荡产"。因此,"让群众早用上、用得起好药"是一个重要民生问题,我国近年来的政策驱动,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形势仍然有太大改善空间,尤其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平均支付能力不高的大背景下,药价的降低对许多患者得到充分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简介:木子,药学硕士,生物制药专业,长期从事新药研发,长期关注剖析国内外药物市场动态,擅长生物药物及小分子药物研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