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周围的组织、免疫细胞、血管、细胞外基质等元素共同形成了“肿瘤微环境”,后者是协助肿瘤更快扩增、入侵的“肥沃土壤”。现在,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还会决定肝癌类型!

      9月12日,《Nature》期刊以“Necroptosis microenvironment directs lineage commitment in liver cancer”为题发表了这一最新研究,由德国图宾根大学医院、癌症联合会的Lars Zender教授领导的国际小组发现:肿瘤微环境(包括周围垂死的肝 脏细胞)会决定肝癌类型。

      肝癌是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四位、死亡率第三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其中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属于两种原发性肝癌。这两种癌症在行为上是不同的,治疗方法自然也不同。

      在最新研究中,癌症微环境,特别是在这种环境下细胞死亡的方式,被证明是影响癌症类型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家们发现,当微环境中的细胞死于细胞凋亡,癌细胞的前体会朝着肝细胞癌的方向发展。相反,如果周围细胞因为坏死而亡,前体细胞会发展成肝内胆管癌。

      其中,坏死过程中,细胞膜会溶解,细胞内容物泄露,会进一步在癌细胞周围引发炎症。而传统的细胞凋亡过程,细胞会形成囊泡,最终被免疫系统清除。

      这一结果在小鼠模型和人体组织样本中均得到了验证。美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员Xin Wei Wang及其团队完成了人类样本的分析,巴斯德研究所的表观遗传学家Oliver Bischof课题组解析了“微环境如何影响癌细胞的基因表达”。

      这一发现对于临床实践的意义是什么?Lars Zender教授回答道:“未来,除了癌症类型之外,我们还将研究细胞环境是否直接影响治疗手段的选择。”在对HCC进行化疗栓塞(chemoembolization)治疗中,已有研究发现一部分原发性肝癌会转化成胆管细胞瘤。这或许证实了癌症对传统疗法不再响应的原因之一。

      “这一最新研究有望助力肝癌治疗中的耐药机制,我们希望这些发现能为未来新的治疗方案提供信息。” Lars Zender教授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