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被称为是癌症的王者,这主要是由于胰腺癌的死亡率是癌症中的佼佼者,这很大程度上使很多患者望而却步,但是疾病如果在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时有希望治愈的,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关于胰腺癌的治疗方法。

  胰腺癌的外科治疗

  手术是唯一可能根治的方法,手术方式包括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扩大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全胰腺切除术等,但因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术后五年生存率也低。

  对梗阻性黄疸又不能切除的胰腺癌,可选择胆囊或胆管空肠吻合术,以减轻黄疸,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可在内镜下放置支架,缓解梗阻。

  ①确定手术切除的适应证和时机:判断是否具备切除手术的适应证和时机,不仅是在手术前通过身体检查和影像学诊断,很多时候是在手术中做出最终决定,因此需要有一定的原则,通常有肝脏或腹膜后转移,或转移的淋巴结不在Whipple手术切除范围之内,如远处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则不实施切除手术,探查开始时,应仔细检查腹腔及其内容物,对任何可疑的转移区域进行活检,在获得冰冻切片的诊断时,即已决定了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在没有远处转移的情况下,还要估计肿瘤是否侵犯主要大血管结构,如肠系膜上动脉和静脉,腹腔动脉和肝动脉,尤其是肠系膜上静脉的侵犯,常常使手术终止。

  ②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Whipple手术):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腺癌的主要术式,第1例壶腹周围癌切除术是德国外科医生Kausch于1909年分两期进行的,1935年,Whipple用相似的方式进行了此手术,并在1942年改进为一期切除手术,切除后吻合顺序为胆,胰,胃与空肠吻合,即形成今天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1944年Child将空肠断端和胰腺断端吻合,然后行胆总管空肠端侧吻合及胃空肠端侧吻合,即胰,胆,胃与空肠吻合,称之为Child 法,Child法和Whipple法是目前较常用的手术方式,目前国内外该手术的死亡率最低的为≤2%。

  ③改良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A.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由于标准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常有体重丢失和营养障碍,许多外科医师寻求对其改良,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就是如此,该术式保留了胃贮存和消化功能,促进消化,预防倾倒综合征,有利于改善手术后的营养,虽然手术的程度减轻了,但并没有降低手术后的存活率,并适应于近来对手术后生存质量提高的要求,所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得到了一定的推广,然而人们最关注的是这一改良是否影响恶性肿瘤的根治程度和远期生存率,对于手术后病人的营养状态和根治程度与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比较,虽然有不少的文献报道,但迄今仍然无令人信服的资料来对此问题做出结论,因为有一个关键问题是不能随机地选择病人来做这两种手术,常常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术式,一般认为胰头周围的良性病变,壶腹癌,恶性程度较低的胰头部肿瘤,癌肿尚未浸润幽门及十二指肠等,可采用此术式,恶性病变需要切断胃右动脉以利于淋巴结廓清,可能对胃幽门及十二指肠球部的血供有影响,术后有部分病人发生胃排空延迟,故术中应加行胃造瘘,以减轻病人因手术后长时间留置鼻饲管带来的痛苦。

  B.扩大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癌多为胰管上皮发生的腺癌,淋巴结转移是胰腺癌转移的重要途径,胰腺癌的转移和扩散除淋巴结转移和癌向周围组织浸润外,沿神经束扩散是胰腺癌转移的另一种方式,因此,所谓扩大的根治切除术除廓清淋巴结外,还应廓清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腹主动脉旁的神经丛,肠系膜上周围神经丛完全切除可导致顽固性腹泻,此外还需切除胰腺周围的软组织,所以全部的手术包括切除门静脉,肝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在内的全部或大部胰腺及其周围软组织和淋巴结,肝门以下胆道,十二指肠,部分空肠,胃和整块横结肠系膜,由于扩大手术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死亡率高,远期生存率不理想,故在欧美及我国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即使在多数学者主张此扩大手术的日本,仍有不少学者对此持有异议。

  上面就是关于胰腺癌的治疗方法介绍,相信大家看完上面的方法之后,对于胰腺癌的治疗有一定的把握,我们在生活中一定注意自己的身体预警信号,如果一段时间身体一直不适,一定不要掉以轻心,要及时到医院检查,避免错过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