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PD-L1免疫疗法(immunotherapy)是当前全世界备受瞩目、广为研究的新一类抗癌免疫疗法,旨在充分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抵御、抗击癌症,具有治疗多种类型肿瘤的潜力,有望实质性改善癌症患者总生存期。PD-1抑制剂是这几年肿瘤治疗领域最大的突破。上市之后,全世界已经有几十万癌症患者受益,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充分肯定,部分患者实现了长期生存:
★16%的晚期肺癌患者活过了5年,比传统疗法提高了4倍(4%);
★34%的晚期恶黑患者活过了5年,比传统疗法提高了2倍(16%)。
所以,不少人称PD-1为“抗癌神药”,这并非空穴来风,这样的临床数据在肿瘤治疗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跨时代的。国内肺癌权威吴一龙教授认为:这在以前都是不敢想的。
其实,早在12年前,PD-1抑制剂就已经开始进行人体试验了:
2006年,陈列平教授在美国组织了首个PD-1抑制剂的临床试验。
2014年7月,日本批准首个PD-1抑制剂Opdivo上市。
2015年-2018年,美国FDA批准6个PD-1/PD-L1抑制剂上市。目前,全球有超过1500多个PD-1/PD-L1的临床试验,前所未有。
2018年6月15日,首个PD-1抑制剂Opdivo在中国获批,适应症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虽然PD-1被称为“抗癌神药”,但也并不是所有癌症使用它都有效。有些疾病症状并不适用PD-1抑制剂。
哪些患者不适合使用PD-1抑制剂?
1.病情进入终末期、卧床不起的病人。
2.有急性细菌感染,尚未控制的病人。
3.做过肝移植、肾移植的病人。
国内曾经有几位肝移植的患者尝试过PD-1抗体治疗,结果几乎都发生了排斥反应。肝移植的患者一定非常谨慎或者说最好不要使用PD-1抗体,早期患者有血和生命的教训。
4.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干燥综合征等),尚未控制的病人。
5.携带MDM2扩增、EGFR突变、JAK突变的病人。
对晚期肺癌患者来说,如果有EGFR/ALK敏感基因突变是很幸运的,可以吃靶向药,有效率高,副作用小。在中国晚期肺癌患者中,约40%都有敏感基因突变。对于这类患者而言,首选的治疗方案是靶向治疗,比如易瑞沙/特罗凯/9291或克唑替尼/塞瑞替尼等。
即使靶向药耐药,PD-1/PD-L1抑制剂也不是好的选择,不少临床试验发现:对于有EGFR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来说,靶向药耐药之后,再使用PD-1/PD-L1抑制剂治疗,效果并不好,甚至存在爆发进展的风险!
不过,最近,一组来自意大利的研究数据提示:对于EGFR突变且抽烟的患者来说,靶向药耐药之后或许可以考虑PD-1抑制剂治疗。
6.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2017年6月,默沙东宣布:Keytruda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两个大型三期临床试验Keynote-183和Keynote-185停止招募新的患者。原因是:根据目前已经有的临床数据,Keytruda联合疗法针对骨髓瘤患者的副作用太大了,使用联合疗法的患者死的更多,看不到任何Keytruda对患者的获益,所以干脆FDA叫停了。
所以,对于骨髓瘤患者,无论是PD-1单独使用还是联合其它药物,都看不到明显的疗效。
7. 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
2016年ASCO年会公布了一组针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的回顾性研究:58位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接受PD-1抗体Keytruda或者PD-L1抗体治疗,只有2位患者肿瘤缩小30%,有效率3%;4位患者肿瘤维持六个月不长大,病情稳定的比例7%。(Abstract Number: 9507)
跟皮肤黑色素瘤相比,葡萄膜黑色素瘤有着特殊的分子病理特征和临床特征,包括低突变频率、罕见BRAFV600突变和NRAS突变,容易肝转移。低突变频率可能是导致PD-1抗体无效的原因。
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癌症患者都适合PD-1抑制剂治疗,以上患者在选择用药前还是需要三思。
值得注意的是,PD-1抗体治疗应该在患者状况相对较好、肿瘤负荷比较小的时尽早使用。
目前在中国正式上市的PD-1抑制剂O药和K药给很多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费用也确实是非常高的,每月大约需要2万元人民币左右。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确实是一笔天文数字了。其实目前国内有PD-1抑制剂也在临床试验中,病情合适的患者可以考虑入组,也能节省一大笔费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