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肝癌的发病有着显著的地区分布差异性,表现为沿海高于内地,东南地区高于西北地区,沿海岛屿和江河海口又高于沿海其他地区。我国著名的肝癌高发区有江苏的启东、海门,上海的崇明,浙江的温州,广东的顺德,福建的莆田等。根据高发区流行病学调查,肝癌可能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第一,病毒性肝炎

  在我国,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原发性肝癌的最主要病因。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约三分之一有慢性肝炎病史。研究发现,导致肝癌的病毒性肝炎为乙型(HBV)和丙型(HCV)病毒性肝炎。我国肝癌患者中,HBV流行率明显高于对照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肝癌患者HbsAg阳性率可达90%。

  为什么HBV与肝癌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在HBV感染诱发原发性肝癌的过程中,有多种机制共同发挥作用。病毒DNA整合人肝细胞基因后可激活一系列癌基因,并已发现HBV的X蛋白与其他HBV编码蛋白如前S蛋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HBV持续感染引起的炎症,坏死及再生本身可能使某些癌基因激活,并改变肝细胞遗传的稳定性,导致细胞突变概率明显在增加。HBV感染可以导致一些抑癌基因失活,导致肝细胞的细胞周期失控。

  在西方国家和日本的肝癌患者中,HCV的流行率更高,达50%,我国肝癌患者中约5%-8%抗HCV抗体阳性,那么HCV导致肝癌的机制又是怎样?研究发现,

  ①HCV 核心蛋白有致癌作用,核心蛋白可以调节基因转录及宿主细胞的增生和凋亡,在转基因鼠模型,丙肝病毒核心蛋白可诱发肝腺瘤;

  ②丙肝发生癌变,均有肝硬化的基础,HCV 通过引起肝硬化,造成肝细胞异型增生而间接导致肝癌;

  ③肝癌的机制,也可能与HCV序列变异逃避免疫识别而获得持续感染有关,与HBV 不同,HCV 是一典型的RNA 病毒,未发现其基因组或偏短可整合入人肝细胞;

  ④同时感染HBV 与HCV 对HCC 的发生可能有协同作用。HBV, HCV作用于致癌过程的不同阶段,HBV启动致癌过程,而HCV则促进该过程的发展。

  病例一中的吴某和病例三中的孙某某均属于这种情况。

  第二,黄曲霉毒素和亚硝胺。

  我国的一些肝癌高发区,常为气候潮湿的地区。潮湿气候易导致食物霉变,而在霉变食物中,黄曲霉素的含量往往很高。

  研究发现,黄曲霉素的代谢产物黄曲霉素B1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常接触黄曲霉毒素的人群,血清黄曲霉素B1-白蛋白结合物水平及尿黄曲霉素B1水平明显升高,提示黄曲霉素B1与肝癌密切相关。它可能通过影响ras、c-fos、P53、Survivin基因的表达而引起肝癌的发生。

  进一步研究发现,黄曲霉素与HBV有协同致癌作用。在HBV-DNA整合的肝细胞中,可以发现黄曲霉素堆积。用探针标记技术已经检测到肝癌组织中的黄曲霉素DNA加成物。HBV-DNA整合以及黄曲霉素与  DNA的加成,可能是肝细胞癌变的始动因子和促进因子。

  另外,腌、熏、烤食物中亚硝酸盐、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的含量高;亚硝酸盐本身不致癌,但在亨调或其他条件下,可与氨基酸发生降解反应,生成强致癌性的亚硝胺。

  病例三中的孙某某喜欢腌、熏、烤的食物,病例四中的张某有食用霉变食物的病史。

  饮酒通过以下3种途径诱发肝癌:

  ①酒精引起肝硬化,然后引起肝癌。

  ②酒精本身作为一种致癌源与其他因素一起共同引起肝癌。

  ③酒精性肝病的进展与其他肝癌危险因素有关,如HBV、HCV。吸烟则是通过香烟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如含有多环芳烃、亚硝胺、尼古丁和可卡因等致癌物质)直接损害肝脏。

  病例一中的吴某,病例二中的王某,病例四中的张某均有抽烟和(或)酗酒。

  第四,遗传因素

  调查发现,包括肝癌在内,多种恶性肿瘤都表现有癌家族聚集现象。表现在一个家族中有多个成员罹患一种或几种解剖部位类似的癌;且亲属关系愈密切,患病率愈高。但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病例三中的孙某某,父亲因肝癌去世。

  第五,饮用水污染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肝癌高发区的流行病学调查就已经发现水质的污染与肝癌发病相关。根据肝癌高发区江苏启东的报道,饮池塘水的居民肝癌发病率(60-101/10万),明显高于饮井水的居民(0-19/10万)。池塘中生长的蓝绿藻产生的微囊藻类毒素可污染水源。

  第六,其他因素

  一些化学物质如偶氮芥类、有机氯农药均是可疑的致肝癌物质。肝小胆管中的华支睾吸虫感染可刺激胆管上皮增生,是导致原发性胆管细胞癌的原因之一。另外,最近有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可能是肝癌的致病因素,但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