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北京卫生系统内部人士看来,目前谈“京津冀医疗一体化”还为时尚早,但京津冀跨区域的医疗合作已经从多个点上迈出实质步伐。

  5月5日,全国知名的三甲医院北京朝阳医院与河北燕达国际医院开启医疗合作。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这也被视为京津冀医疗一体化迈出的实质一步。

  记者日前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北京市与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就两地医疗资源规划对接、医疗机构合作等问题正在积极推进。在北京功能疏解的顶层设计下,根据现有的京冀医疗布局,将尽快形成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对接。

  京冀两医院协同发展

  5月5日,北京朝阳医院派出13个科室的专家入驻河北燕达国际医院(以下简称“燕达医院”).

  在京津冀一体化被热议的同时,这一消息被京冀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作为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北京朝阳医院于2012年11月建立医疗联盟。此次与燕达医院的合作,是朝阳医院医疗联盟首次吸纳北京之外的民营医疗机构加入。

  据知情人士透露,两院的合作一方面以合作办医和专科扶持的方式,双方共建共管,整合优质资源;二是依据医疗需求情况,由北京市卫生主管部门引导北京地区其他医院对燕达医院的部分专科进行对口技术支援,形成一定规模的特色专科。

  目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脏中心、消化内科等13个科室的专家已经开始每周两次赴燕达医院出门诊。

  燕达医院所在地河北燕郊,隶属于廊坊市三河市,距离北京城中心天安门直线距离不过30公里。这个被称为北京身边的“睡城”的燕郊地区,常住人口近60万,其中,近30万人口在北京工作。然而,燕郊地区却尚无一家大规模的三级医院。

  承担部分基本医疗服务功能的燕达医院,却面临医疗资源配置相对薄弱、医疗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

  “让燕郊本地居民以及居住在燕郊在北京工作的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北京三级甲等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是朝阳医院今后的着眼点。”北京朝阳医院党办副主任、宣传中心主任杨舒玲表示。

  床位紧张、一床难求,对北京的大型三甲医院来说,是很普遍的现象,其中,很多床位是慢性病患者。而此举又可使燕达医院有能力接收北京疏解的部分长期住院病人。

  事实上,两家医院的医疗合作,其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将为今后北京部分疏解至河北燕郊、三河、廊坊一带的首都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

  据了解,河北部分城市将承接首都行政事业功能疏解。

  专家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外来人口入京就医以及医疗保障覆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就医需求持续增长,首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所面临的压力仍在不断增加。未来,仍需进一步统筹调整京津冀医疗资源布局,加强对口支援。

  有报道称,相关部门曾调研发现,外地来京就医的病人大部分来自辽宁、山西等周边5个省份,占到56%,其中河北人数最多,占到近四分之一。

  从多点推开

  一方面,河北燕达医院一直在寻求与大型公立医院合作的机会;另一方面,据记者了解,此次两医院的合作,也是对2013年10月北京、河北两地签署的《卫生合作框架协议》的落实。

  河北省常务副省长杨崇勇当时指出,这次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北京市医疗卫生优势及河北空间、市场优势,做到优势互补;能够进一步疏解北京就医压力、缓解部分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

  其中,燕达医院与首都医科大学建立“首都医科大学燕达临床医学院”事宜被列入《卫生合作框架协议》,两地将以此为载体,积极探索推进京冀医师异地行医执业及患者异地医保报销。

  据了解,两地政府正在积极落实两地社保及新农合相关政策,预计在不远的未来,两地社保部门均会将燕达医院列为医保的定点医院,使燕郊地区60万人口可以就近享受医保就医的便利。

  “这也是按照上级要求,落实疏解城市核心区功能,疏散人流的重要举措。”北京朝阳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虽然在北京卫生系统内部人士看来,目前谈“京津冀医疗一体化”还为时尚早,但京津冀跨区域的医疗合作已经从点上逐步取得进展。

  日前,京津冀三地疾控部门签署“京津冀协同发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合作框架协议”,促进防病、应急和公共卫生信息能力建设等多方面共同发展。该协议有效期为五年。

  按照协议,今年年底前将完成三地一体化合作规划及重点合作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2015年至2016年,进一步完善一体化体系建设和协调管理工作机制,开展多领域的广泛合作。2017年至2018年,全面推开三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协同发展,实现京津冀疾病防控工作一体化,并研究确定下一个五年合作框架。

京津冀跨区域的医疗合作已迈出实质步伐

  三地将建立京津冀“疾病防控一体化”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由三方轮流担任,任期一年。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协议还明确三地将联手应对PM2.5这一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而记者此前获悉,4月20日,由北京友谊医院举办的“京津冀消化内镜协同发展促进会”在北京召开,“京津冀消化内镜如何协同发展”“京津冀消化医生如何规范异地执业”等问题也成为当天会议的焦点。

  在医院内部人士看来,这也拉开了京津冀三地医学界协同发展的序幕。

  专家:北京医疗行业可部分向外疏解

  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在区域内共建共享,在专家看来,是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虽然三地卫生计生部门多次就医疗一体化进行会商,但整体的规划方案还不会很快出来。现在三地的合作还限于点上的接触或合作。

  不过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北京朝阳医院与河北燕达医院的合作,也将成为京冀医疗合作的突破口。

  在北京功能疏解的顶层设计下,根据现有的京冀医疗布局,通过调研,尽快形成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对接,双方在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明晰、合理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以达到既解决北京功能疏解的配套服务问题,又帮助河北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目标。

  在不少区域经济专家看来,北京应该加强四大首都功能,弱化非首都功能。

  “北京发展服务业,要以高端服务业为主,服务于北京当地居民的要留在北京,而面向全国的服务业,像医疗行业,完全可以转移出去。”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说。

  不过也正如朝阳医院和燕达医院的合作面临的问题一样,真正实现医疗一体化还有诸多政策问题待突破。

  比如,公立医院与民营医疗机构合作为燕郊地区居民服务,当地政府如何进行财政支持;机构监管和医师异地执业如何解决;医保报销标准、医疗服务价格如何制定等。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京冀两地卫生主管部门已经向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出请示,在京津冀三地实行跨区域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对于合作医疗机构的监管,由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对医疗机构、医师及医疗行为进行监管。

  而事实上,上述提及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会成为京津冀医疗一体化未来推进过程中同样面临的问题。

  这意味着,在医疗资源规划对接、医疗机构合作等方面,不仅需要顶层设计,还需要相应配套措施。

  河北省关于京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的6种模式

  可实施整体搬迁,将优质资源直接输出到河北省环京地区,直接将外地患者分流在首都以外。

  可开展合作办医,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互惠双赢。

  可帮扶建强专科,加强对口帮扶,延伸北京优势技术资源,提高河北省服务水平。

  可实行远程诊疗,逐步实现三级医院和市县两级医院全覆盖。

  可加强科技交流,通过科研协作、人才交流、人才培养等方式,逐步解决河北省看病难、吸附力差的问题。

  可深化联防联控,在重大事件、重大考验面前,同舟共济、合力攻坚。

  2011年至2013年,河北省前10位转诊病种,仅三级医院和环首都14县(市、区)二级医院,每年转诊达万人次以上,几乎全部流向京津。国家卫生计生委研究报告显示,河北患者约占北京外来就医人员23%,占比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