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医改和开放医疗服务市场的过程中,中国台湾地区有着十分特别的作用。一方面,台湾的办医经验成为大陆医改的重要借鉴;另一方面,来自台湾的服务提供者也成为大陆多元办医格局的主要力量之一。

  从2000年至今,台资机构已在大陆医疗服务市场耕耘十几年,几经波折发展至今。台湾医疗服务者在大陆的经历既凝聚了大陆医疗服务市场开放历程,同时又是大陆医改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的侧影。

  21世纪经济报道新健康周刊全面回顾台湾服务提供者在大陆医疗服务市场的发展过程,从中可以看到三个特征:

  第一,相比对其他国家,大陆对台医疗政策的开放速度更快、范围更广、程度更深;

  第二,台湾服务提供者在大陆踊跃举办各种类型的医疗机构;

  第三,台湾在开发大陆医疗市场潜力的方式,呈现了多元化、多渠道的特征。

  不过,台湾服务提供者在大陆办医也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医生资源短缺、医保报销政策等。这些不仅制约台资医疗机构,同样也束缚了其他社会办医机构。

  1。对台医疗政策尺度:更快、更广、更深

  中国大陆向中国台湾开放医疗市场,至少已有长达十五年的时间。

  早期的相关政策文件,可以追溯到2000年原卫生部和外经贸部联合出台《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彼时,“加入WTO”是整个国家的大背景。中国大陆逐步开放医疗服务市场,吸引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外资进入。

  但此后十多年的时间,外资医院在中国大陆始终没有形成规模。

  来自《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1984-2012)》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3年6月,全国有正式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近160家,其中以不设床位的诊所或医疗中心居多,约占50%。而根据2008年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在中国境内,中国政府共审批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200余家,已登记运营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有65家。

  最新的进展是,2014年7月初,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王受文曾表示,商务部正在研究考虑在北京、上海等七个城市允许设立外资独资医院。与此同时,首家外资独资医院德国阿特蒙医院已于2014年7月正式落户上海自贸区.

  相比引入其他国家的医疗服务提供者,来自我国港澳台地区的服务者显得更为特殊。在过去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关于引入我国港澳台地区资本进入大陆医疗市场的政策特征明显,即开放速度更快、开放范围更大、开放程度更深。

  从2000年至今,中国大陆向台湾地区开放医疗服务市场的政策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0年-2005年)

  2000年,在中国入世的大背景下,原卫生部和外经贸部出台《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开放外资(包括台资)以合资合作方式开设医院。

  第二阶段(2006年-2008年)

  以2006年两岸经贸论坛为标志,两岸继续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交流和发展。此时,在大陆举办医疗机构,大多数是为台湾同胞提供医疗服务为目的。除继续鼓励台湾医疗机构与大陆合资合作兴办医院外,大陆准许台湾医师短期行医。

  第三阶段(2009年新医改至今)

  2009年新医改启动,确定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形成多元办医格局的基本方向。在此期间,多项涉及台湾的医疗服务政策出台,进一步放宽台湾服务提供者在大陆办医的条件,推动多元办医格局的形成。

  目前台湾医疗服务提供者在大陆享受的政策包括:

  医疗机构领域

  1)在内地设立独资医院的地域范围扩大到全国地级以上城市;

  2)在内地设置独资医院,经医院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初审后,报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批;

  3)国家鼓励包括台湾地区具有资质的人员依法开办私人诊所。

  医师执业方面

  1)准许符合规定条件的台湾同胞在大陆申请执业注册和短期行医;

  2)短期行医执业注册的执业类别包括临床、中医、口腔三个类别;

  3)台湾医师应聘在大陆医疗机构从事不超过3年的临床诊疗活动。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官方2013年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09年起,共有1651名台湾考生报名参加大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其中通过考试的有577名。

  2。台资医疗涌向大陆的内外因

  在大陆打开医疗服务市场大门后,大量台湾服务提供者涌向大陆。主要原因包括:

  第一,大陆医疗市场逐步向台资医疗机构开放,并表现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虽然大陆卫生总费用在国家GDP中所占的比例大致维持在5%左右,但绝对数量上却加速增长。从大陆开始向台湾开放医疗服务市场起算,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官方统计数据,2001年,大陆地区的卫生总费用为5150.3亿元,到新医改启动之前的2008年则达到14535.4亿元,而2014年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卫生总费用已经达到31661.5亿元。

  第二,台湾岛内的生存压力,推动医疗投资者涌向大陆。

台湾地区的医疗机构多渠道开发大陆医疗市场

  来自台湾资诚会计师事务所的《台湾医疗产业概况》数据显示,2011年,台湾约62%的医疗支出由政府给付,其中主要来自全民健保的经费,其余38%则为自费支出。在台湾,全民健保为单一付费制,由中央健保局负责,保险兑现已经覆盖全国接近2300万人口。

  不过,缺乏类似家庭医生等守门人制度、民众过度利用医疗资源、人口老龄化加速以及慢性逐渐普及等问题,导致台湾的医疗需求快速增长。但另一方面,作为主要支付方的全民健保资金支出则大体稳定。2008-2010年三年的支出分别为150亿美元、149亿美元和150亿美元。

  严苛的生存环境,也让台湾的医院数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从2000年到2010年,台湾地区的医院数量从617家减少到了508家。

  3。大陆台资医疗机构类型

  从过去十五年的经历看,台湾服务者进入大陆地区主要是举办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但不同的机构则有不同的特征。

  一、根据在台湾地区是否举办医疗机构(是否有岛内医生资源支持),可以分成:

  医疗类:这类机构在进入大陆举办医疗机构之前,已经具备在台湾地区举办医疗机构的经验,典型的代表是台湾长庚医院;

  非医疗类:这类机构在大陆举办医疗机构,但在台湾岛内并没有从事医疗行业的经验,典型的代表是台湾明基友达集团。

  二、根据在内地举办医疗机构的类型,可以分成:

  综合性:就已经进入大陆医疗市场的台湾服务提供者来看,举办综合性医院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湖南旺旺医院、厦门长庚医院、上海禾新医院、南京明基医院等;

  专科类:与大多数民营资本类似,台湾服务提供者在专科医疗机构的建设上也十分积极,且发展速度要快于综合医院,如台湾美兆集团的体检连锁机构,台湾联翔集团的眼科连锁医院等。

  三、根据在大陆举办医疗机构的股权结构,可以分成:

  台湾独资:2012年6月,大陆首家获批的台湾独资医院—上海禾新医院正式运营。

  合资合作:目前大陆大部分台资背景的医疗机构,主要是采用合资合作的形式。如2000年获卫生部批准的浦东华山医院,即是由台湾台一国际公司与上海华山医院合资设立。

  4、多渠道开发大陆医疗市场

  针对大陆医疗市场的特征,台湾地区的医疗机构采取了不同方式进入大陆医疗市场:

  输出医疗服务

  来自台湾的服务提供者除了谋求在大陆独立举办医疗机构之外,也在寻求通过更加多元的方式与大陆的各类机构开展合作。

  与大陆高校合作共建

  台资举办的医疗机构正越来越多的寻求与大陆医学院校的合作,例如南京明基医院于2009年成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这是首家台资医院与大陆高等医学院校共建的附属医院。刚刚开业不久的东莞台心医院,也是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与大陆医疗机构合作

  自建医疗机构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清楚看到这一点的台资医疗机构转向与大陆医疗机构合作。如台湾彰化基督教医院与燕达国际医院合作,将医院的管理经验和JCI评鉴经验引入。台湾敏盛医院与东莞光华医院合作,创办台商医疗服务中心。

  与大陆地方政府合作

  在医疗服务市场仍然存在严格的行政管控的情况下,与地方政府合作将为办医提供相当大的便利条件。如苏州明基医院,是台湾明基友达集团与苏州高新区政府共同出资建设。

  与大陆企业合作共建

  伴随国家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大陆众多企业也瞄准了医疗服务市场,并开展与台湾服务提供者的合作。如福建严复纪念医院,是由福建中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台湾振兴医院共同建设,目前已经过福建省卫生计生委批准。

  输出管理经验

  除了独资或合作举办医疗机构向大陆输出医疗服务外,面对大陆蓬勃发展的医疗服务市场以及医疗机构、投资机构对先进管理经验的需求,正有一大批来自台湾的机构和个人尝试将运营、管理、培训等方面的经验向大陆输送。

  如国药控股与台湾佳医健康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10亿在上海成立从事医疗服务及医院管理的国药佳医医疗管理谘询有限公司;台湾长庚纪念医院顾问周大为创办的怡德医疗投资管理集团;曾担任台湾桃园德济医院行政副院长的赵钧创办的康程医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台湾彰化基督教医院与远东宏信组建的上海宏信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等。

  推广医疗旅游

  一方面是将台湾的医疗向大陆输送,另一方面则吸引大陆的民众赴台医疗旅游.

  随着大陆医疗需求的增长以及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大陆患者倾向于选择医疗旅游的方式。医疗旅游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形成一种趋势。

  近年,台湾日渐重视医疗旅游,尤其注重开拓大陆医疗市场。目前台湾已开放了医疗旅游签证,并已核准45家医院。大陆游客以“健检医美”为事由,可直接通过特约医院代为申请赴台接受健康检查或医疗美容,不需借助旅行团、个人游或商务考察签注,每次签注最多能停留15天。

  在2014年6月份举办的第三届京交会台湾国际医疗病友联谊会上,台湾省贸易中心副秘书长叶明水表示,2013年全球来台的医疗旅游人数超过22万人次,其中大陆到台湾的人数达1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