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回顾
深入推进医药卫生改革发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扩大到所有省份,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基本建立,全民医保覆盖面超过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深化,县乡村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市达到1300多个。
2015年工作部署
加快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基本实现居民医疗费用省内直接结算,稳步推行退休人员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强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10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破除以药补医,降低虚高药价,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通过医保支付等方式平衡费用,努力减轻群众负担。
鼓励医生到基层多点执业,发展社会办医。开展省级深化医改综合试点。加快建立医疗纠纷预防调解机制。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35元提高到40元,增量全部用于支付村医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便几亿农民就地就近看病就医。加强重大疾病防控。积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
不失时机加快价格改革。改革方向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大幅缩减政府定价种类和项目,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原则上都要放开。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下放一批基本公共服务收费定价权。
————分割符————
信号一:要市场还是要政府?当然是市场
医药这样的市场,到底是应该加大市场的话语权、决定权,还是扩大政府的主导权?这样的争论,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数年来从未停止。即使是在昨天召开的第七届“声音·责任”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上,这样的一个话题也引起了交锋,双方各执一词。
但是借用本届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的金句,“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用政府权利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这句话传递一个准确的信号:当然是市场!
在政府工作报告第三章节“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中,也提出来了“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当然,也有业界人士提出,药品的政府定价原本就是一个作用力不大的市场影响因素,招标才是市场的胜负手。过分夸大这一句话的影响力当然是误读,但是能从中看出药品价格改革是本届李克强政府的改革重点,而且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被一再强调。
信号二:基层医疗、大病医保是关键词
基层医疗关系到最大范围的中国民众,因此无论是回顾还是部署章节中,关于医药卫生的第一句话都是强调“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城市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扩大到所有省份”。2014年,全民医保覆盖面已经超过95%,关于基层医疗体系建立不仅仅是政府层面在顶层设计上的一个意识体现,而且成为业界制药企业在制定战略方向上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
而大病医保,无论是浙江推出的将15种高价药纳入大病医保支付范围,还是最近被业界热议的“青岛模式”,从政策层面都是在对于大病人群的医药矛盾解决进行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对于医药业界来说,则是创新药、高价药进入政府医保支付范围的有益尝试,可借鉴的方式就是药价谈判机制。
信号三:医生多点执业已经势不可挡
医生的自由执业之难被医疗界视为医药不可能分开的重要壁垒,尽管在2014年已经有多个政府文件、政策出台支持鼓励医生到基层多点执业,但是现实的困难仍是层层阻隔,因此经常可见医疗界和社会公众在完全不同的两个对立语境里各说各话,各有积怨。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鼓励医生到基层多点执业,发展社会办医……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10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破除以药补医……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可以预见,2015年医疗市场上,不仅仅张强、于莺、龚晓明这样的体制黑羊会自个儿走出体制,探索医生自由执业之路;更多的风险投资、各路资本会开始自建小生态,为有意愿走出多点执业的医生提供更多选择,这已是大势。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