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政策上的放宽简直亮瞎眼,不难看出政府对于“互联网+”医疗领域的认可和高度预期。然而,我们都知道,行政认可和商业成功根本就不是一码事,互联网医院到底是走向高大上,还是然并卵,至少目前还没有人能够断言。

  什么是互联网医院?

  网络医院,又可称为互联网医院,是在贯彻国家“互联网+”的意见指导下,新兴的远程疾病问诊模式。其实,目前的互联网+医疗,发展基本历经图文咨询,电话咨询和视频咨询三个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提高,老百姓越来越觉得看不见医生的交流方式不靠谱也不方便,所以视频咨询逐渐为广大患者接受。通过视频咨询,用户可以直接同选定的医生面对面交流,并完成后续的诊断,处方和随访等多项功能。

  另一方面,原本高大上的视频会议系统,现在基本上一个笔记本电脑装上一个软件就能搞定,几乎是0成本,特别是视频这种直观的形式,几乎圆满的解决了医生征信问题,所以视频咨询这一模式,也越来越受到移动医疗从业者的喜爱。

  视频虽然便利,但是也带来了另外的问题,比如网络带宽的限制,如果平台足够大,几十甚至上百位医生同时开启高清视频,压力想想都不小。另外,视频就意味着医生必须要正襟危坐,过去电话咨询时代医生一边坐马桶一边回电话的轻松场景将一去不复返。

  如何与医院系统对接?

  2014年10月25日,广东省网络医院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正式上线,成为全国首家网络医院。经过一年多的发展,陆续有企业和公立医院进入这一市场:

  目前国内网络医院市场尚处于早期“跑马圈地”阶段,各家网络医院系统功能均比较简单,主要是依托于音视频软件上的简单交流,不确定各家网络医院的数据能否和医院的HIS系统相关联。其实想想也是,那几家HIS市场份额最高的公司,凭啥要和你对接呢?

  互联网医院的目标受众是谁?

  受限于远程视频的形式,医生不能够对患者进行视触叩听等体格检查,亦不能通过网络完成医疗的化验和相关检查,年轻人最常见的感冒发烧,跑肚拉稀等情况并不合适网络医院,所以目前各家的网络医院均倾向于“提供第二方诊疗建议”为主,主要面向慢病人群,满足其日常复诊和常规随诊的需求。心脑血管疾病人群将是网络医院的必争用户群体,但该部分群体平均年龄偏大,对新生事物接受意愿偏低,接受能力偏差,正所谓“爱我的人我不爱,我爱的人不爱我”如何进行用户教育将是影响网络医院业务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何应对政策和法律问题?

互联网可以伸进医院 但是绕不开这五大问题

  2015年2月10日,针对有媒体报道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是全国第一家、目前也是唯一一家获得网络医院批准的医院”的说法,卫计委新闻宣传司副司长宋树立表示,在我国目前的医疗机构类别当中并无所谓“网络医院”这个类别,也不存在“网络医院”的审批程序和标准。此言论表明了卫计委对“网络医院”这一新事物的观望态度。随后,国家先后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荐“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国卫医发【2014】5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等政策,特别是在2015年底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乌镇互联网医院上线,并得到当地政府的多项政策支持,这些情况极大的刺激和鼓舞了市场。

  另一方面,首届医生集团大会于2015年9月正式召开。这标志着医生从体制内固定执业向体制外自由执业的转变,也同时意味着医生的远程医疗将从过去的擦边球,慢慢向合法化、市场化发展。说通俗点,过去医生是单个走穴赚钱,虽然已经是潜规则,但毕竟上不了台面,有点阳光下的罪恶的感觉,现在的医生有了政策支持,转瞬间扬眉吐气翻身把歌唱,哥几个平时玩的好的,组个团就是医生集团,弄的好了还能吸引投资,创立公司,甚至谋划上市,当真是一步步走向人生巅峰。

  谈钱很俗,但还是要谈谈

  目前各家网络医院均处于早期摸索阶段,尚无非常清晰和明朗的盈利模式,但可以肯定的是,单纯以医疗服务收费的模式不可取。有数据表明,移动医疗产品春雨医生,其免费咨询次数几乎是付费咨询购买人数的10倍。各家网络医院目前均以免费或极低的诊金来吸引天使用户,并通过后续的处方和进一步检查等方式盈利:

  药品销售:通过处方的药品销售,与参与合作方进行利润分成

  医院引流:为合作医院引导合适高质量患者并收费

  平台入驻:向合作入驻的医生或医生集团收费

  广告盈利:网站,APP,自媒体的广告收费

  大数据分析:通后台医疗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向药厂或科研单位提供数据报告并收费

  不过用脚趾头想也知道,上述变现模式其实都只不过是美好的想象,究竟互联网医院到底会如何发展,还得用事实来说话。也正因为“未知的才是美好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一段日子内,互联网医院一定是一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