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调查公司Espicom测算,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在2014年达到约200亿美元,位列世界第四。到2017年将达到33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这意味着什么?蛋糕很大,速来!

       3月25日,第二十八届国际医疗仪器设备展览会(以下简称“展览会”)在北京开幕。与以往相同的场景是,长期垄断核磁共振、CT等中国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并被行业合称为“GPS”的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三家一同入场,推广自己的新产品;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跟GPS三家的展台毗邻,有一家特展面积相近、甚至风格都相似的国产医械企业——上海联影医疗。

       2014年5月,习近平视察上海联影医疗,让这家成立不到4年的医疗设备企业备受关注;2014年下半年其产品正式开始销售,至年底,完成订单量10亿元;2015年年初,联影信心满满地向媒体透露,2015年他们将业绩翻倍,完成20亿元的订单。

       上海联影自产品上市以来,便被行业及媒体冠之以“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眼中最具威胁性的挑战者”的名号。

       E药经理人记者走进展览会,遍访“GPS”,向他们提及联影出现后,市场竞争是否变化时,他们一致的回答是,“现在竞争多元化,在能力与水平相当的情况下,让医院有一个更多的选择是一个好事”。不过,联影的进入,确实让这个市场起了诸多变化。

       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以往GPS占据高端医械市场,国产医械企业则在中低端市场里争夺的格局已然悄然变化;现在,联影这样的国产医械企业开始在国内100家三甲医院市场中分得一杯羹,而巨头们则纷纷开始入沉基层,寻找那里的商业机会,“混态”经营成为时下中国医械市场上的竞争主题词。

       挑战者联影

       联影产品上市不过4年左右,据联影透露,截止2016年3月,联影装机客户已经近1000家,其中100多家为三甲医院。在与跨国企业竞争中,能够进入三甲医院市场,无论是药企还是器械,都是值得大书一番的业绩。尤其是医疗影像领域,更是外企垄断,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业绩,无可厚非的将联影当作了本土影像领域能够与外企竞争的头马。

       对于竞争,联影医疗高级副总裁缪宏表示,联影作为后发企业,联影的优势并不仅仅是技术、人才,而是联影更加的了解中国市场。

       2015年,联影产品销售订单量达到15亿元,其中联影PET-CT和MR的国内市场份额进入前三。这也是联影敢于称“外资品牌统一天下的时候过去了”的底气所在。但单从业绩表现来看,这与联影此前向外界透露的订单量达到20亿元的目标有一些差距。

       对此,缪宏认为,在与跨国企业竞争当中,联影需要时间突破的并非产品、技术,而是医院、医生的观念。当下,国内医院对本土创新依然有歧视存在,无论是药品还是医械都存在对创新产品的怀疑态度。所以,要改变这种观念,必须花很多时间去教育。

       两线布局加大

联影医疗如何才能在巨头垄断的市场中突围?

       西门子在展会上亮相的是MAGNETOM Skyra3.0T MR、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等影像诊断系统产品。据西门子人员解释,前者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机型,能为核磁共振见长提供众多的序列和强大的功能,其所采用的SMS(Simultaneous Multi-Slice)技术,可同时获得多个二维图像,磁共振进入多层时代;后者则以速度著称,心电门控全胸扫描不超过1秒时间、完成整个心脏扫描只需250毫秒,极为简化了工作流程。

       而在展会当日,GE医疗则首次展出了核磁共振技术创新的PET/MR设备,一体化同步扫描的TOF-PET/MR。据GE工作人员介绍,该系列产品是突破传统医学影像技术挑战,基于影像精准定量,推动了分子靶向成像、影像基因组学的临床应用,是业界实现PET与MR一体化同步扫描的创新产品。

       据GE人员介绍,这两年几家跨国企业都推出了医疗影像设备的新产品,但GE销售成绩最好,“去年一年的销售,比其它4家多出一倍”。

       除“GPS”之外,长期占据市场第四位的东芝也携“Aquilion ViSION”参与展览,东芝人士介绍,该产品是目前业内超高端CT产品之一,在全球装机量已经超过200台。在中国正在加紧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各大跨国企业除了推出自己的新产品在高端市场用技术创新保持自己的优势外,在布局基层上也是加大了力度。据GE的负责人介绍,中国医疗设备市场,往基层走是一个趋势,主要通过把高端技术植入到低端产品,与本土企业展开差异化竞争。

       争议中打基层

       联影医疗能够在过去两年迅速崛起,除了产品力与其了解中国市场之外,也一直尝试其新的商业模式。2014年初,其在上海嘉定区成立“区域影像中心”。该模式以嘉定区中心医院为中心,连接区内17家社区医院和三甲医院。据缪宏介绍,过去两年,影响中心累计完成诊断报告13万余份,平均日远程诊断量400份,高峰期科大1600余份。

       然而这个模式,在去年也为联影带来了麻烦,并把狂飙突进的联影医疗推向了风口浪尖。彼时,福建省卫计委拟以单一来源方式向联影医疗采购县域影像中心全套设备,社会公示之际招致行业不满。在展会上,联影医疗的公关人士表示:其实联影是被冤枉的。

       对此,最近联影医疗董事长薛敏公开表示,“在试点阶段,为了集中资源、提高效率,医疗卫生部门要与一家在技术、平台化、互联网医疗等封面拥有综合优势的企业合作。该模式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和优化后,将在行业内形成一个相对成熟、鲜明的影响中心运营及管理模式,以及相关技术标准。届时,政府自然会进一步向行业开放,放更多有资质的国产厂商参与各省市影像中心建设,形成良性的竞争、合作与发展”。

       但这并不影响联影医疗的发展。缪宏表示,联影医疗影像中心目前依然在积极布局当中。

       由此不难看出的是,在分级诊疗全面推广的当下,建立影像中心不失为占领基层市场的一个好方法。一方面,在已经饱和的高端市场中分割出份额,另一方面,依托独特的商业模式巩固中低端市场。从而实现全线布局,与跨国企业一较高下。

       当然,要想与纵横医疗设备领域近百年的“GSP”这类全球巨头竞争,也非一朝一夕,不仅需要时间改变中国市场固有观念,赢得更大市场,而且需要其在全球市场有漂亮的成绩证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