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医药上市公司资本运作不断,“大鱼吃小鱼”现象正频频发生。据统计,2016年以来已有87起医疗保健并购案例,交易额约263亿。随着大型药企为扩大市场规模,完成整个产业链布局,药企并购整合或是大势所趋。

       5月26日晚间,天药股份、东诚药业、湖南发展公告将在医药、健康领域“展拳脚”。天药股份拟13.7亿并购医药业务公司、东诚药业拟3.8亿收购医疗资产、湖南发展子公司拟建设健康产业园。

       并购整合大势所趋

       除了大型药企为完成产业链布局加速并购脚步之外,目前受行业经济的影响,以及医药政策密集发布,不少中小企业难以持续发展,被上市公司并购或是“上上签”。

       1月20日晚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官网发布《关于128家企业撤回199个药品注册申请的公告》称已有1184种药品主动退出申请大名单,占待批总数的八成以上。国家严抓药品临床数据造假,短期内会使新药上市数量出现断层。

       药企除了要适应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核查趋严,还要适应注册门槛提高、研发投入成本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在大批仿制药申请退潮后,2015年化药新药申报受理数量首次超越仿制药。国联证券此前在研报中指出,药品撤回比例已超80%,基本进入尾声,对医药行业的负面冲击逐渐消失,对行业的长远利好将逐渐显现。

       海思科一位高管在一次电话会议中表示,目前药品研发方面政策变化较大,新药分类、管理方面及临床方面政策的出台,影响了非常多的企业。许多企业尚存在乐观看法,对领域寄予很多希望的话反而会失望。我国的仿制药销售已形成既有价格,前景并不乐观。该次电话会议的另一位分析人士指出,整个行业利好于一些大型企业。

       不过通过并购,大型药企尤其是一些上市公司可以扩大市场规模、完成整个产业链布局,小企业可以借助更大的平台来获得优势资源,得到“靠山”有力支持。并购带来的好处,可以使企业收入、利润率、每股收益等指标通过并购得到优化,企业也可以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记者梳理2015年至今的并购案例发现,医药行业的并购多数为行业内并购,跨界并购案例较少。

       Wind资讯统计显示,2015年医药保健上市公司的并购案例279起,其中197起为横向整合,10起为纵向整合,财务投资、资本运作9起,而业务转型仅2起;2016年至今医药保健上市公司的并购案例70起,横向整合为60起,纵向整合为2起,业务转型仅1起。

医药行业并购整合大势所趋

       一位上海上市券商人士对记者表示,医药行业是典型的防御性板块,抗跌性较强,医药行业的公司一般都有不错业绩支撑。在通信达医药板块中显示的163家公司中,一季度亏损的仅10家,153家都是盈利的。中国当前的老龄化趋势,使医药行业具备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业内的资源整合也是大势所趋。

       “医药行业包含的面比较广,医药本身是个大行业,又可以细分为一些小行业,它的行业特殊性使得公司较难做跨界并购,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做跨界并购的意义也并不大。”上述券商人士指出,医药行业的上市公司本身的主营业务也多样性,例如血制品、抗癌、制剂、生物疫苗等,所以如果是公司并购,更多的还是行业内并购,在细分行业内实现资源整合,所以跨界并购意义不大。

       海外并购比例上浮

       在今年的并购案例中,分为五大类,分别为中药、西药、生物科技、医疗保健设备、医疗保健技术,其中生物科技13起,中药8起,西药7起,医疗保健设备8起,医疗保健技术5起。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药企对生物科技的并购热情。药企追逐新技术、新模式的并购方向也符合当下的市场发展趋势。不少传统企业开始向新兴领域展开并购,如互联网医疗、基因测序、细胞治疗、干细胞等。

       在今年的并购案例中,有9起为跨境并购。如三诺生物拟收购美国PTS公司100%股权,成立境内SPV公司;东诚药业拟收购GMS(BVI)100%股权等。跨境并购的案例比例已占12.85%。

       根据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在2015年1-10月,中国药企并购案例数达260起,其中约有10%为海外并购。从比例上看,今年的跨境并购比例略有增长。

       一家化学制剂、原料药研发的上市公司董秘曾表示,国内的仿制药与国外还是有差距,中国与国际上几十年的积累相比是有许多短板的,口服制剂、辅料方面、机械设备等差距非常大。

       国内外的差距或使更多企业“走出去”,进行跨境并购。现在越来越多的药企开始讲目光锁定海外市场。有分析人士指出,像东诚药业并购的两家公司中,其中一家就是泰国的。由于东南亚地区的经营成本较低,且地理位置相距不算太远,国内公司如果寻求海外拓展,东南亚地区也许会是一个重点合作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