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重要表征的中医药,至今仍然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同时也为大多数沿线国家所认可。习主席也在多个场合对中医药给予高度评价,在国内外推广中医药。

  作为社会药房经营者,我们一致判定中医药将是药房的重要品类和服务项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于个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也随之增强;而中医凭借其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特点,加之中药源于大自然,毒副作用小,使得中医药服务逐渐赢得人们的广泛青睐。然而,中药的销量所占比例始终处于低位,这与人们对于中医药服务的巨大需求形成明显反差,因此,把药店的中药品类做大做强,不仅能提升药店服务于人民大众的专业能力,又可以成为未来药店的高毛利增长点——药店经营者,应该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商机,在战略上作好中医项目的广泛引进,促进中药品类的规划部署。

  一、充分掌握和利用良好的政策与市场环境。

  1、确定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

  2016年2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这是首个在国家层面编制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其规格远远高于以往发布的中医药行业专项规划。这为中医药全方位对外开放开创了新格局。

  在地区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省区创造了极佳的发展机遇。浙江是一个开放大省,也是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发展中医药方面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地理位置优越。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医药(含民族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开创中医药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2、加强中医药项目对外交流合作。

  实施中医药项目海外发展工程,让国际社会能广泛接收中医药项目。与沿线国家之间多做一些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标准的研究与制订,营造有利于中医药项目的海外发展的国际环境。在国家援外医疗中增加中医药项目的服务内容。推进多层次的中医药国际教育交流合作。

  促进中医药项目对外交流合作、互利共赢,深化与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推动全球传统医药治理体系的改革完善,推进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创新发展。

  3、 扩大中医药国际贸易和服务。

  将中医药国际贸易纳入国家对外贸易发展总体战略,构建政策支持体系,突破海外制约中医药对外贸易发展的法律、政策障碍和技术壁垒,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扩大中医药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准入。鼓励中医药机构到海外开办中医医院、连锁诊所和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扶持中药材海外资源开拓,加强海外中药材生产流通质量管理。鼓励中医药企业走出去,加快打造全产业链服务的跨国公司和知名国际品牌。积极发展入境中医健康旅游,承接中医医疗服务外包,加强中医药服务贸易对外整体宣传和推介。

  4、 切实提高中医药项目的医疗服务能力,强化执业(中)药师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审方作用。

  中医药项目的作用独特,当前人民群众对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因而更需要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的绿色健康理念、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和综合施治的诊疗模式、运用自然的防治手段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

  提高中医药科技水平,组成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包括高技能、高素质的药师专业人才的配备,以及养生、保健、护理、运动等复合型人才的发掘与培养,医药互动,切实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大力发展中医药项目,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更加巩固我国在世界传统医药发展中的引领地位,实现中医药继承创新发展、统筹协调发展、生态绿色发展、包容开放发展和人民共享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5、完善覆盖中医药项目服务网络。

  全面建成以中医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加强中医药项目设备配置和中医药人员配备。在全国范围内倡导连锁药店开办国医馆、药店+中医诊所、养生馆等。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充分发挥其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

  6、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中医药项目的海外文化传播。

  开展海外文化的多形式的传播,可以使中医药文化和学术的国际影响力得以提升,国际医学界对中医药项目的理解和认同得以提升,而且可以不断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随着推进中医药行业内外和境内外交流合作,可以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展合作领域,形成中医药项目包容开放的发展新格局。

  二、宣传方面

  1、举办健康讲座。

  为提升顾客的自我预防保健能力,药店可以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健康讲座。中医养生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从环境气候、饮食、情志、运动等方面整体调理,达到延年益寿、健身健体的目的。因此,近些年来中医养生保健非常受人关注,国内一些中医名家通过电视或书籍宣传了中医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已经在人们心中形成一定的理念基础,药店可聘请知名中医养生专家,结合当地自然气候等情况开展更适合当地人的养生保健讲座,介绍医疗养生保健知识,促进人们对于中医中药的了解及药膳的推广。

一带一路国策下药店强化中医药项目和应用的战略思考

  2、社区宣传。

  社区活动是宣传企业品牌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的机会。然而,很多药店社区活动过于简单,往往只是量血压、测血糖等,这些活动对人们附加值并不高,随着开展次数的增加,市民的参与热情必然会逐渐降低,难以真正实现开展活动的目的,而如果能将名老中医义诊引入社区活动中,给社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并提出保健预防建议及治疗意见,在给社区居民提供免费诊疗咨询的同时,也起到宣传门店中医药品牌的效果。③其他宣传:虽然当今资讯非常发达,了解中医中药的渠道非常多,但大多数人对于中医中药的认识仍然是片面的,需要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企业可尝试与当地主要媒体合作开设专栏,由企业的中医专家介绍中医保健健常识,以及当地多发病、常见病、季节性病症的预防与治疗等小验方,以及介绍一些常见中药饮片质量鉴别方法,营造门店的中医中药品牌。

  三、品类方面

  1、拓展不同价格带。

  人群定位不是很明确的连锁门店,中药饮片须有高中低三个价格带,给消费者选择权是必须的。从散装桶货用戥秤来抓方,到配置小袋包装的精致罐装饮片。

  2、提高养生类品规占比。

  中药品类除常规方剂的中药饮片外,已发展有滋补类中药OTC产品、药食同源及新资源食品。随着广大消费者对中药养生认可度的提高,这些养生类产品已越来越受到欢迎,是市场潜力巨大的增量品类。如药店中药养生类品规过少,一来满足不了顾客需求,二来陈列无规模效应,销售大打折扣。药食同源汤料如当归、红枣、枸杞子、党参等,畅销花茶如金银花、菊花、玫瑰花等都要有一定的品项数,应根据门店情况来确定品项数,当然重点的品项必须要有,其他的可以根据门店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增减。

  3、打造核心品项。

  在重点项中选取优势品项,结合价格与服务的阶梯定位,最后选定某一功能诉求的品项集合的作为整个品类结构的重点,用于市场竞争与满足某一类核心客户的需求,同时也确立了该品类的核心方向。在实施养生品类战略过程中,须及时因应市场变化进行调整才能发挥最大效用。每年打造的明星单品,培育核心品项,列入全年、月度营销计划中,每个单品设定不同的销售目标目标分解到门店和个人,奖惩结合,并针对单品特点提供详尽的培训资料,设定简单易记的单品卖点,同时可结合西药、中成药等进行联动销售。

  四、供应商方面

  利用供应商资源,全方位提升服务质量和销量,引进优质产品是第一步。众所周知,追求高毛品的时代已渐渐远去,品牌及吸引客流的产品不容忽视,如丰富的品类、差异化竞品都是吸引顾客的因素。除了产品资源,还应充分利用供应商的智力资源(产品推广活动方案、产品各种销售技巧培训等)、团队支持资源等,让供应商们在药店终端的平台上尽情发挥。采购人员在产品洽谈尤其是明星单品洽谈过程中,积极向供应商争取到更多资源,尤其是供应商终端团队支持资源。

  五、服务方面

  1、增加中药养生服务项目,塑造专业服务形象,以销促量。

  提高中药销量的服务项目可以聘请中医坐堂模式,通过聘请在当地具有一定声誉的老中医坐堂,增加药店客流量和客单价。但中医坐堂模式一来受相关政策限制,二来聘请名老中医成本高,且还面临很多瓶颈,如名中医师缺乏、过度依赖医师资源等。所以药店可以在企业内部培养专业人员,让中药饮片销售和员工的绩效工资相掛钩。

  2、开拓中药养生服务。

  以温馨、专业、人性化的保健服务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体验服务项目如现场免费试饮养生汤或花茶、免费熬制固元膏等,在体验过程中注重与顾客的互动,讲解汤料的组方和作用、煲汤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3、利用微信宣传手段。

  如以建立顾客养生群,随时提供健康养生咨询、让顾客关注药店公众号或订阅号定期查阅中药养生知识等。

  总而言之,如果药店利用中医药“药食同源”和“标本兼治”的特性,倡导“中国式的健康道路”的概念,将中医药服务作为企业的特色服务,帮助门店形成差异化竞争力,促进企业的整体发展。(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药零售研究中心)

  张金妹,浙江海宁市海港医药连锁公司总经理;杨晓军,浙江桐乡老百姓大药房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