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卫计委发布了《上海市医学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介绍了“十三五”期间上海的卫生工作,《规划》宣布,到2020年,上海市将致力于建设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型医院,建设上海市卫生与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打造5个协同创新集群,努力在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主持和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形成一批具有国际话语权的重大疾病诊治规范和标准。

  同时,《规划》要求建设建设以上海为核心的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中心,开展中医药国际标准体系研究,确保我国在中医药/传统医学国际标准化竞争中的主导地位。研究发布《海外中医中心机构设置标准》、《海外中医药健康服务技术标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若干海外中医中心。加快传统医学国际疾病分类研究与服务评价中心建设。

  此外,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也被正式写入《规划》,《规划》要求发展精准医学,聚焦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罕见病等,加强精准医学技术研究,形成对标国际的疾病诊疗规范,引导疾病诊疗和预后预测从“通用型”向“个体化”、“精准化”发展。加快人类表型组、分子诊断、生物治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精准医学领域发展,加快新型疾病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和药物靶标研究等,促进精准医学发展。

  附上海市医学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

  各区卫生计生委,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有关大学、中福会,各委直属单位,有关医疗机构,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

  根据《上海市卫生计生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我委组织制定了《上海市医学科技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特此通知。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7年4月10日

  为进一步加快本市医学科技创新,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对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进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6〕50号)、《中共上海市委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沪委发〔2015〕7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卫生计生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沪府发〔2016〕57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沪府发〔2016〕59号)等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医学科技发展成就

  “十二五”期间,本市大力推进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临床医学等11个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排名位于全国前列。血液病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心血管病学、骨外科学、泌尿外科学、烧伤外科学和口腔颌面外科学等16个优势学科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肿瘤免疫与癌基因组学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制定了艾滋病、肝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一批重大疾病的技术指南、诊疗规范和防控策略。加强传染病检测、诊断、救治等环节的技术研究,有效提升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成功研发上市复方丹参多酚酸、扶正化瘀胶囊等新药,新型药物支架、组织工程生物材料、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等国产化工作取得新进展。医学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共获得国家科技奖38项,占全国卫生系统该奖项的28.3%。

  二、“十三五”医学科技需求和发展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本市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加速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努力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以及创新、人文和生态之城。本市的医学科技创新要与城市发展的新定位、新目标相匹配,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适应。

上海医学“十三五”规划出台,打造5家研究型医院,细胞与再生医学被正式写入

  (一)健康上海建设对医学科技创新提出新要求

  推进健康上海建设是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重要体现。随着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居民的健康需求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居民健康面临“双重疾病负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病负担迅速上升,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等带来的健康问题日益严峻,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威胁仍较突出,新发突发传染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加大,对健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必须把握国际医学科技进步的大方向,着力推进医学科技前瞻性布局,提高重大疑难疾病的防治水平。

  (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为医学科技带来新机遇

  按照国家战略部署,“十三五”期间本市将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领域,医学领域必须融入全局建设,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抓住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强医学科技发展的顶层设计,完善医学科技创新制度和平台,推动科技资源整合与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医学科技创新发展质量,加快建成亚洲医学中心城市。

  (三)全球生物医学创新为医学科技开辟新空间

  随着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生物医药科技创新高度活跃,呈现“双向嵌入、交叉融合、系统整合”的态势,医学科学研究不断深入、拓展。现代组学技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分子与功能成像、生物治疗、数字化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加快整合,转化医学理念已融入科技创新各领域。医疗大数据的系统集成和深度挖掘成为推动创新的源泉。因此必须顺应全球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和新空间,全面提升上海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国际化发展方向。

  对照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党和政府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上海医学科技创新发展尚面临一系列挑战:1.医学科技管理体制机制还不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存在多头管理、缺乏整合协同等突出问题,开放协同的科技创新平台和机制有待完善;2.国际话语权、标准制定权和参与权需进一步提高,临床研究能力有待加强,病理、老年、康复等学科领域仍较为薄弱,临床诊疗规范与技术标准缺乏“中国方案”,跟踪模仿性研究多于原始创新性研究;3.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还不完善,医学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与临床应用之间的通道不畅,重要应用价值研究成果转化率低。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战略要求,以全面提高公众健康水平、着力支撑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为主线,以实现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需求和满足民生迫切需求为导向,加快医学科技制度创新,搭建医学科技创新集聚平台,进一步提升科技治理能力,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提高医学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率,为建成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做出重要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科技引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紧跟全球医学科技创新潮流,发挥上海医学科技资源集聚的优势,全面融入全球医学科技创新,成为我国重大疾病领域医学科技创新的领跑者、新型医学技术领域科技创新的全球合作者、临床诊疗规范与技术标准的制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