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指出,《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中医药的服务能力、方便患者就医,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
聚焦《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
中医医疗:
完善覆盖城乡的
中医医疗服务网络
【战略规划】 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全面建成以中医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
【解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指出,规划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中医药的服务能力、方便患者就医,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
“通过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来提升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尤其是解决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常见病的服务能力。”于文明说,增加中医院服务供给,保障患者需求,方便患者就医,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养生保健:
加快服务体系建设
【战略规划】 加快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升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能力,推广融入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推动中医药与养老融合发展,促进中医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发展融中医疗养、康复、养生、文化传播等与旅游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
【解读】 “上工治未病”。我国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早在2000多年前就记载有“治未病”的思想。
“中医在 治未病 中发挥主导作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信息所所长李宗友说,中医“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是通过养神健体、合理膳食、谨慎起居等方法促进身心健康,达到保健和防病作用。这种理念和方式能够实现让人民群众不生病、少生病、延缓生病、不生大病的目标,还能降低医疗费用,实现“多赢”。
继承创新:
继承理论方法 加强科学研究
【战略规划】加强中医药理论方法继承,全面系统继承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总结中医优势病种临床基本诊疗规律;开展中医古籍文献资源普查,编撰出版《中华医藏》。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健全中医药协同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中医药研究方法,开展经穴特异性及针灸治疗机理、中药药性理论。
【解读】 中医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疾病和健康养生的理论、技术、知识和方法。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和她的团队翻阅数10本古医籍,终于从《肘后备急方》中汲取灵感,开发出高效、低毒的新型抗疟药“青蒿素”。
在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长王键看来,中医药学术和经验的继承与中医药临床和学术的创新,必须并重并举。“要创新中医药的继承思路和发展思路。创新中医药继承的方法和与时俱进的发展方法。中医药想更好得到健康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高水平科技创新、创新体制机制、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在中医药行业领域,要明确目标,理清思路,突出重点,争取在提高临床疗效、学术水平等方面通过创新思路和创新方法的有机结合,得到更好发展和提升。”他说。
海外发展: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扩大国际贸易
【战略规划】 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实施中医药海外发展工程,推动中医药技术、药物、标准和服务走出去,促进国际社会广泛接受中医药;推进多层次的中医药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将中医药国际贸易纳入国家对外贸易发展总体战略,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扩大中医药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准入;支持中医药机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中医药对外投资和贸易。
【解读】据统计,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医针灸诊所已有10万多家,针灸师超过30万人,注册中医师超过5万人。中医针灸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政府与外国政府和地区主管机构签订含有中医药内容的合作协议达85个。
“规划纲要提出,将中医药国际贸易纳入国家对外贸易发展总体战略,构建政策支持体系,突破海外制约中医药对外贸易发展的法律、政策障碍和技术壁垒,这对我们中药企业走出去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天士力控股集团生产制造事业群首席执行官叶正良说,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正在进入发达国家主流医药市场的注册和研究体系,中药国际化将带动更多现代中药产品走向世界。
文化氛围:
推动中医药进校园
【战略规划】 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形成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和共同发展中医药的良好格局。
【解读】 弘扬中医药文化不仅仅在于营造氛围,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多种形式深入浅出地传播,让民众真正理解和认同。
据了解,北京有4个区县的35所中小学教授中医药文化知识。2011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北京东城宏志中学选择对中医药感兴趣的学生,设立“高中杏林试验班”,从高中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2014年杏林试验班28人本科率达到90%,共有3人考入了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仝小林认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形式非常好。中国传统文化弱化,逐步失去了中医药存在的文化环境。应该让百姓更多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这样中医药才有传承和发扬的根基。
据人民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