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反映了人们面对癌症高治疗费用时的现实困境,引起广泛关注。据了解,长期以来,我国多数有效治疗癌症的药物来自进口,价格大多过高,而一些有效的新药受限于漫长的审批流程,国内患者难以购买。笔者获悉,为了解决抗癌药难题,近年来我国也正在积极行动。

       为了让癌症患者用上好药、用得起好药,近年来,我国在促进抗癌药降价方面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如医保准入谈判、进口零关税、加快境外新药上市审批、鼓励药品创新和仿制……更强的配套政策和更大的降费空间正在路上。

       笔者还获悉,2018年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工作将要开始。继2017年之后,又一批“救命药”有望通过谈判大幅降价进入医保。据了解,2017年,包括赫赛汀、美罗华、万珂在内的15个癌症治疗药品通过谈判降低价格。此前,这类靶向药虽然疗效确切但价格较为昂贵。通过谈判,药价的平均降幅达44%,最高降幅达70%,令患者经济负担大大减轻。

       业内表示,价抗癌药进入医保目录是患者、企业、医保的“三赢”,将有效平衡患者临床需求、企业合理利润和基金承受能力。对于医保目录内的抗癌药,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还表示,下一步将开展专项招标采购,在充分考虑降税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价格下降。

       对于抗癌药的进一步降价,业内认为,还需要国家医保局的推进,需要国内生物制药企业加大研发力度,需要医院更多的临床试验。地方政府、医院、医药企业、代理商们减少谈判时间,多方综合完善,才能提高对重特大疾病患者的保障水平。

       造成“天价”抗癌药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国内同类药品的研发力度小、仿制药生产滞后,患者缺乏选择权等。要想推动抗癌药降价,需更多措施跟进。   

解决天价抗癌药难题 我国正在努力的路上

       专家表示,破解“天价外药”,零关税、集中招标采购、国家谈判、纳入医保、加快创新药进口上市、仿制药生产等等固然开了一个个降价减负的好头,但却不能止于此,更需有关方面从破解药品进口单一代理制度和国内单一代理销售制度等入手,破除国内相关外药的实质垄断经营问题、加速国内替代药研制上市、仿制药生产速度,以形成外药经营的有效竞争局面。

       目前,癌症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一大死亡原因,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抗肿瘤药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200亿元。而国家癌症中心今年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达429万。目前国内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在30%左右,但欧美发达国家达到了70%~80%。有业内人士分析,这种差距的原因在于欧美医药研发技术更先进,其长期投入以及低药价保障。

       有专家建议,国家需要进一步完善医药产业政策,健全国家新药研发体系,提升国家新药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高药品的可及性。需要指出的是,一些疗效较好的抗癌药之所以价格高昂,还在于这些药品大多被国外药企垄断。要想从根本上降低药价,还须进一步提升国内药企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