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外流是这两年的热点。从政策演进、技术推动、业界探索趋势来看,“医药分开”将持续推进,处方外流是大势所趋。对市场而言,处方外流带来的药品流通渠道结构调整既是存量调整,也是新的增长点。

       “业内普遍通过院边店、专业药房、药诊店、互联网医疗+电商及处方共享平台五种模式,探索处方外流的有效路径。”在2018年的中国药店管理学院年会上,中国药店管理学院副院长徐小良如此说道。还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医院的处方外流,可用八个字概括:“大势所趋,道路曲折”。

       对于处方外流带来的千亿元级市场,大家都做着各种预判,并进行着各种占位和布局。药店、医药电商、流通企业作为处方外流的重要承接方之一,在处方获取、药品供应保障能力、药事服务能力等方面,分别具有哪些优势与不足?未来又将出现怎样的趋势呢?

       专业药房搭建,药店发展的必然方向

       药店是处方外流的重点承接方之一,而且政策对处方外流的主要引导方向也是零售药店。但如何获取处方?哪些门店可以承接?如何满足更多慢病患者的处方药用药需求?是摆在每一位医药零售行业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去年,青岛同方专门成立院外市场部门,建设了20家位置很好的院外药房,以促进处方外流等相关业务的推进。不过,“处方外流虽然能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但我相信并非每个企业都有机会抢到这一蛋糕,具有处方药优势的品牌企业会选择优质的连锁进行合作。” 青岛同方药业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元喜表示,强化与品牌工业的沟通,并不断发展自身企业规模,或许是更为现实的选择。

       正是看到政策的积极风向以及自身的规模优势和资源优势,国大药房、益丰、老百姓、九州通、华润医药、上海医药等连锁和流通龙头企业都在积极布局处方外流,不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为处方外流做准备。

       对于连锁药店来说,在医院周边有利位置开设药店是最早触及处方药外流的主要手段之一。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末,国大药房的医院周边店就达253家。不过,院边店要求经营企业要有充足的医院品种,而且需要优质门店资源和较高的运营成本,对于广大中小连锁来说,不是可以广泛推广和复制的最优选择,因此,更适合批零一体化企业尝试。

       而DTP业务既是零售转型的新亮点,也是处方外流的有利承接方,其特点在于以专业服务为基础吸引处方流向药店平台并转化成销售。老百姓大药房近年来大力发展DTP专业药房,不仅成立专门的机构来处理DTP药房的相关事务,而且加强院边店的布局,主动和上游的生产企业沟通合作。今年年初,就与众多特药供应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未来的DTP战略合作规划以及经营服务与创新发展之路。目前,国内的DTP药房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且以国企、龙头连锁及有批发背景的为主,如上药医药的康德乐百济、华润医药的医保全新、国大药房、英特集团的英特怡年等。

       无可否认,专业药房是零售发展的必然方向,是承接处方外流的较好模式。但也面临不少问题,如患者信任难,患者使用药品决策权依然在医生,更倾向于医院渠道;药店整体运营资金压力大,综合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硬件设施参差不齐、有处方审核及验证等问题。无论是院边店还是DTP药房的打造,单靠药店自身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多方打通,尤其是与上游工业的合作。“未来将出现专业DTP线上药店、商保为背景的DTP专业药房,全病程管理将成为竞争关键,医保对于区域的DTP药房进行洗牌,DTP药房服务更加全面往上下游延伸。” 英特药业电子商务分公司总经理张锦桦说道。

       处方共享平台,助力实现医药分家

       处方共享平台是处方外流的其中一个重要模式,也是电子处方的重要应用场景,包括深圳友德医、微医、易复诊等都在布局此项业务。西安、成都、青岛、天津、兰州、海口等城市这几年也相继出台了有利于处方外流的政策文件。

解析处方外流,2019流转平台有哪些新趋势?

       2017年5月,广西梧州启动了全国首家第三方处方共享平台,成为全国首个可落地的处方信息共享试点,合作的药店有梧州百姓大药房、嘉进连锁等多家当地的连锁药店。“梧州模式”的特点在于,其依托易复诊第三方处方共享平台,建立起了医院、医保、药店、患者的连接体系,患者拿到取药码短信或纸制处方后,可自主选择在医院药房或共享药店取药缴费。

       去年7月1日,“梧州模式”还新增了慢病复诊开方功能,扩大慢病病人的取药范围,且医保统筹账户向零售药店开放,使患者能更便利地享受到医院外延服务和院外购药服务。

       从长远来说,处方分享平台在处方获取能力和药事服务能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且更为安全靠谱,但其模式要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复制需要不同地方管理部门的支持。在梧州处方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中,梧州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就曾表示,“同不同意处方外延,在医改牵头之下,需要多个监管部门共同论证,缺一不可。”如卫计委通过规范诊疗行为,保障价格透明,提升医疗质量;社保部门通过确保处方信息真实,统筹报销并进行有效监管;药监部门通过审核认可药店资质,提升药事服务能力。

       作为试点企业之一,梧州百姓大药房董事长孔建光表示,对于药店来说,患者到门店取药,增加了患者对处方共享平台药房的信任,同时也带来了客流和门店其他药品销售的增长,增加了连锁企业品牌赋能的宣传;此外,处方信息平台药房的药师都是经过医院药房的培训和实习才上岗,提升了药房自身的药事服务专业技能。不过,连锁也要做好布局,如需要更多厂家资源和品种的对接、加快院边布局和配备院边开店的资金、迅速组建家庭护理及慢病服务队伍、信息技术要快速介入等。

       互联网医疗+电商,探索医药新零售

       互联网医疗企业和医药电商是参与处方外流的另外两股不容忽视的力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升级、政策鼓励医药行业探索互联网+,越来越多企业有机会践行这种模式。他们主要为处方外流提供技术支持、远程问诊、电子处方等资源对接和线上服务,代表企业有阿里健康、1药网、健客、七乐康等。

       今年1月,江苏省昆山市卫计委与111集团共同签署互联网医疗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携手探索互联网医疗创新模式。相关资料显示,作为本次互联网医疗创新探索的技术提供方,111集团将在昆山设立线下医疗机构开展相关业务,同时为昆山区域内的医疗机构、药品批发和零售企业提供基于互联网的运营服务。对于传统药品零售企业,电商企业具备技术与数据优势,但受制于网售处方药政策的限制,医药电商的业务拓展一直未能有大的收获。

       因此,与互联网医院合作、收购医院,或者通过B2B、B2C、O2O多种业态混合经营,在原有电商平台上添加远程诊疗服务模块,并在医生诊疗及开具处方的基础上构建“问诊、开方、线上销售、线下配送”的新零售生态闭环,是医药电商合规销售处方药、获得市场增量的重要方式。包括平安好医生、健客、七乐康、1药网等一批互联网创新企业,已通过收购医疗机构、组建医生团队、创建线上诊疗与交易平台等方式,打造自己的生态系统。

       随着互联网医院、远程诊疗模式逐渐得到认可,医药电商“医+药”模式也将成为承接处方外流的主流。但受网售处方药限制、医保对接、消费者认知和购买习惯以及高成本和跨界创新所带来的影响,也让该模式面临不少的转型难度。“如今,随着行业经验的累积及监管政策的逐步明朗,院内处方外流模式开始进入真正的落地竞争阶段,如何尽快引入更多监管模式与资源,搭建更可行的架构与体系,将决定最终哪个平台与模式能成功突围,成为政策调整下的大赢家。”111集团副总裁兼首席公共事务官刘彤认为,新模式的探索只是一个开始,毕竟院外处方流转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需要多部门的逐步介入,在运营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补强,对药师准确审方、医保资金监管、物流配送体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提升。

点击下图,预登记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