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一直期待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可惜这个国际标准只是针对生产、制造、储存、运输环节的。至于药效的提升,没提。

       在中国新闻社的报道里,“上海中医药大学表示,板蓝根在防治感冒、流感病毒及其他传染性疾病方面疗效显著。”

       但很遗憾,2018年修订版《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中,根本没单独提板蓝根。是没推荐中药制剂吗?

       显然不是,毕竟诊疗方案里对于风热犯卫有基本方药银翘散合桑菊饮加减。用的是银花,连翘,桑叶。菊花,桔梗,牛蒡子,竹叶,芦根,薄荷,生甘草。

       对于热毒袭肺用的方药是麻杏石甘汤加减。里面配方有炙麻黄,杏仁,生石膏,知母,浙贝母,桔梗,黄芩,柴胡,生甘草。

       对于毒热壅肺用的基本方药是宣白承气汤加减。内含炙麻黄,生石膏(先煎),杏仁,知母,鱼腥草,葶苈子,黄芩,浙贝母,生大黄(后下),青蒿,赤芍,生甘草。

       对于毒热内陷,内闭外脱用的基本方药是参附汤加减。内含生晒参,炮附子(先煎),黄连,金银花,生大黄,青蒿,山萸肉,枳实。

       对于恢复期辨证治疗方案的基本方药是沙参麦门冬汤加减。内含沙参,麦冬,五味子,浙贝母,杏仁, 青蒿,炙枇杷叶,焦三仙。

       如果说板蓝根作用显著,那也就是体现在中成药里有所包含。比如连花清瘟胶囊、清开灵颗粒里有用到板蓝根。

板蓝根事件点评:我们期待的不是只有ISO

       板蓝根对流感有效吗?按照文献,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药理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细菌内毒素作用;抗炎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中医里本身不存在流行性感冒的说法,所以板蓝根的药理解释在努力往西医理论上靠拢。目前的状态是西医不太认可,想着从ISO入手,实现国际贸易,显然有难度。而且ISO说的难听点,在国内已经有被玩滥了的趋势。比如ISO9000,还拿着这个作为奖状往墙上贴的还真是有闲钱。

       一个药品如果要成为国际认可品种,首先做的是临床试验研究。最起码的一点是,能在说明书上增加药效作用。不然,难以服众。

       至于板蓝根预防流感的宣传,在流感诊疗方案中并未提及,“药物预防。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可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主推的是接种疫苗,如果是药物,主推的也是西药。

       这次ISO标准,并没有看到任何一家企业参与制订,只有上海中医药大学牵头。是说企业没有发展的眼光吗?未必。因为板蓝根如果要作为药材实现大量出口,得是FDA认可了才行。只是ISO认可还远远不够,2017年三七药材也获得ISO认可,但出口利润又占了总产值多少呢?

       另外一点,不同于原料药的利润,中药材的利润也比不上中成药,因为作为原料出售,其产品的技术性比值太小。这是一个朴素的道理,出口面粉远不如出口面包合适,出口橡胶也不如出口轮胎赚钱多。我们不能一直把出口低附加值药材作为一种荣誉,更不能盲目激动于外国人竖大拇指说“Good”。国内市场中,同一对症治疗中,板蓝根产品占比多少?这次参与定标准的国家,包括中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和泰国。除了中国,其他国家有几个是板蓝根的主产国、主要销售区域或者中药研发的前沿国家?换句话说,取得ISO认可,荣誉性远大于商业性获利。还是那句话,没有临床数据,FDA不会认可,只有一个ISO,孤掌难鸣。最简单的道理,你的药材得让买家觉得有用(再加工后能获利)才行啊!

       无意吹捧或者贬低中药,但一个ISO标准的制订,没必要过度解读。任何药材的发展壮大依赖的是研发和临床实验的投入,离开药效,销售业绩再成功,也只是一种商业行为。

       参考文献:《板蓝根抗病毒与抗内毒素等清热解毒 药效作用及化学基础研究进展》

点击下图,预登记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