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整理,2018年各省卫健委公布了143家三甲医院名单,涉及山东、河南、黑龙江、江苏等13个省份。

  从数量上看,山东45家,河南23家,江苏18家位列前三甲;

  从医院性质上看,中医院成为评定三甲医院的主力部队,专科医院、中西医/民族医院紧随其后。

  这三类医院成主力部队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少省份,中医院评定三甲的数量,甚至超过了一半。虽然,大部分中医院是复审、延续三甲资质,但仍有一部分是新升三甲。比如:

  山东29家中医院里有4家为新升三甲;

  云南8家中医院有2家从三级乙等升级为三级甲等。

  此外,2019年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提出,500家县医院要升三级,可以预见,除了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专科医院,县医院也会加入浩浩荡荡的升三甲队伍之中来。

  三甲对很多医院来说是一件头等大事,特别是二级以及三乙医院。因为升三甲成功,意味着:

  收费标准的提高;

  1989年颁布的《医院分级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医疗收费应与医院级别挂钩

  享有更多的科研项目资源;

  《医学影像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分标准(试行)》明确要求:申报医院应为三级医院

  患者对三甲医院信任感更强,就医选择倾向性更高。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升三甲都能为医院发展带来巨大助力。

  为什么是这些医院?

  延续三甲资质、升三级几乎是所有医院的奋斗目标,那为什么偏偏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专科医院,县医院这3类医院会成为三甲评定老师们的心头好呢?

  ①中医院、专科医院升三甲:升级换代彰显优势

143家新三甲医院名单公布,涉及13个省份

  十三五要求,省(区、市)要建设好省级中医医院,每个地市级区域原则上至少设置1个市办中医医院,每个县级区域原则上设置1个县办中医类医院。促进社会办中医加快发展,到2020年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提供的中医服务量力争达到20%。

 “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中医医院(所)增加4867家,床位数达到113.6万张,每千常住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达到0.55张。

也就是说,国家对于中医院数量是有硬性要求的,而将中医院升级,意味着会有更多资源的倾斜和扶持。

  同时,国家也鼓励社会力量优先举办儿科、精神(心理)科、妇科、外科、骨伤、肛肠等非营利性中医专科医院,发展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护理院,以满足患者需求,解决中医医院特色优势不显、西医化倾向严重等问题,助力中医院的差异化发展。

  ②县医院升三甲:提升县域卫生水平

  11月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方案》明确,到2020年,500家县医院(包括部分贫困县县医院)和县中医医院分别达到“三级医院”和“三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要求。

  1月10日,2019年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确定100个城市医疗集团和500个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加强医联体综合绩效考核。会议再次明确,将推动500家县级医院达标。

  可见,提升基层县域医院诊疗服务能力已经成为重中之重。

  《方案》中提出了到2020年,力争实现县域内就诊率达90%左右,以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一级诊疗科目为核心,重点提升对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及地方病的诊疗能力。甚至,《方案》还提出了要充分借鉴援疆援藏经验,深入推进城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工作,建立稳定的对口支援关系。

  以前有种种指标卡着,想够够不着,但三甲医院的资质评定放开后,就像吊在医院前面的胡萝卜,努一把力就能达标的激励还是能让基层医院迸发出积极向前冲的动力。

  但陕西省山阳县卫计局副局长徐毓才却不看好“升三甲”的激励办法。“对医联体建设,我不看好,对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我大力支持,但不能动不动就以升三甲来说事。”

  他表示,这种以等级评审,升级晋档来搞能力提升的做法本身就是官本位思想,与去行政化,与为老百姓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背道而驰。“踏踏实实做好老百姓需要的医疗服务,把卫生院建设好才是正道。”

  旨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三甲升级能不能推动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提高,让三甲医院名副其实,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让百姓给出结论。毕竟对百姓而言,三甲是看病就医的指向标,但如果医院名不副实,也就失去了意义,在此之上的分级诊疗自然也难以实行。

点击下图,预登记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