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27日举行的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卫健委建立健全短缺药品监测语境和分级应对体系,确定500多个短缺药品监测哨点,梳理139种临床易短缺药品清单,大部分已恢复生产供应。
据了解,近两年来,鱼精蛋白等救命药短缺的现状引发社会很大关注,2017年,通过国家重点监测系统汇总,已经将139个品种列入短缺药品清单中。2017年6月28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指出,药品短缺原因涉及药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各地在药品集中采购时将价格压得过低,导致企业虽然中标但盈利不多,难以持续。而医院还没有完全转到公益性定位中来,导致低价药采购动力不足。市场投机和垄断因素,也会造成人为短缺。
为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包括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国家、省两级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制度、加强原料药供应跟踪监测以便及时应对、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推动国有企业在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和突出推进解决疑难短缺药品的供应问题。
近年来,国家卫健委制定和推动出台许多重大医改政策文件,基本搭建起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主体框架,医改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明显增强。同时注重督查督办,狠抓落实见效,推动深改医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
救命药短缺的问题也引起了各方重视。我国要求对治疗罕见病的药品和防治严重危及生命疾病的部分药品简化上市要求,督促推动抗癌药加快降价,同时,要求加强全国短缺药品供应保障监测预警,建立短缺药品及原料药停产备案制度,加大储备力度,确保患者用药不断供。
“救命药”用药选择少、用药贵、容易短缺的尴尬局面也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重视。针对“救命药”短缺的问题,我国正在不断加强全国短缺药品供应保障监测预警,建立短缺药品及原料药停产备案制度,加大储备力度,确保患者用药不断供。
此外,各地也采取了多种政策解决药品短缺问题。如辽宁省因医疗机构回款不及时造成药品短缺的,对相关医疗机构下达了整改通知;对企业因素造成的药品短缺,将进行约谈、警告,再次发生将拉入“黑名单”,并取消该产品的中标资格;情节严重的,取消该企业所有产品的中标资格,两年内不得参加辽宁省境内的药品集中采购活动,全省医疗机构两年内亦不得向其采购任何药品。
据了解,围绕监测到的139个短缺药品,我国经过市场撮合和加强供需对接、协商调剂等方式,解决了大部分药品的短缺问题,从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消息来看,再次得以证实。
如今我国多措并举,不断解决救命药短缺的问题。笔者获悉,如今我国除了加快进口药的审批进度,而且也正在不断加快研发本土药。如赫赛汀仿制药进度靠前的公司以及产品有如复星医药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针对乳腺癌适应症已经进入临床III期;沃森生物曲妥珠单抗研发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