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曾说:“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现在情况是,药店不改变,时代就改变药店。
近日,北京打响第一枪,首个获批经营药品、医疗器械的便利店落户朝阳区,今后便利店将成为药店的直接竞争对手,大批只销售非处方药的一类药店将受严重冲击,药店着实不好干了,大批药店将倒下!
5年减少5万家
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单体药店有27.4万家,2014年为26.3万家,2015年为24.3万家,2016年为22.6万家,而到了2017年,根据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4月发布《2017年度食品药品监管统计年报》数据,截至2017年11月底,零售连锁企业门店22.9万家,零售药店(单体药店)22.5万家。
连锁药店数量已经首次超过了单体药店,而单体店则在5年内减少了近5万家。
可以说,随着近年来药店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不少单体店竞争压力加剧,相比连锁店,劣势远大于优势,甚至不少业内人感叹:卖药,不如卖药店!
而就在单体店连年减少,资本收购不断的背景下,10月19号,北京市商务委、发改委、财政局、工商局、药监局…等七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并在文件中明确指出两点:
1、连锁便利店可以申请零售经营乙类非处方药;
2、申请二类医疗器械经营。
在业内人士唏嘘感慨的同时,仅两个月不到的时间,昨天北京首家获批经营药品、医疗器械的便利店已经落户朝阳区,便利店抢食零售市场份额的速度不可谓不快。
卖药,不是药店的特权
常规意义上,除了医院和诊所外,去药店买药是多数人的第一选择,即便近年来医药电商蓬勃发展,但实体药店依旧占据着零售市场的半壁以上江山。
而目前现状是什么呢?
随着不少省份“证照分离”政策的逐步施行,大批诊所可以放开卖药,单纯销售药品,尤其是乙类非处方药,已经不具备市场优势。
这种情况下,药店市场可谓“前有追兵后有堵截”,不少人甚至怀疑:药店发展的黄金期要过去了吗?
不转型“等死”,转不对“找死”
随着医药分开速度的加快,药店分级分类管理政策在未来2-7年内的全面实行,以及其它配套文件的接踵而至,“转型”已经成为药店人常挂在嘴边的词语。
但究竟应该怎么转?老客户走了,新客户还没来,药品利润率下去了,新品种还没补上,药店到底应该怎么办?
可以说,随着我国药店发展从粗放型到专业型的进阶,专业能力强的执业药师已经成为药店发展的中坚力量。
如果药店既不不合规、又毫无特色;既对相关政策理解不深刻、又拒绝改变,还在想着等顾客上门,靠传统促销提升下月销量,“一本万利”的中小药店无疑是在“等死”。
而既想转型,又心存侥幸,完全不知道自己药店短板在哪里,如何才能转型突破,只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无疑也是在“找死”。
药店走过黄金发展的二十年,一面是消费升级和处方外流带来的巨大市场红利,一面是对药店硬件和软实力要求的不断提高。
“危”与“机”并存,可谓“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药店不转型,未来堪忧,45.4万家药店将出现两极分化,强者恒强,而大批药店将在黎明到来之前阵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