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其机体各方面的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肝肾功能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和不良反应耐受性与成年人存在明显差异,容易引起药物蓄积中毒。并且小儿起病急,变化快,因此在临床用药中需更加谨慎、全面,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

  鉴于当前儿科用药存在诸多不合理用药情况,如抗菌药物使用率高,使用不规范,药物儿童用量成人化,诊断与治疗药物不相符,联用不合理等报道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治疗效果,并引起一连串并发症。对儿科用药进行全面深入剖析,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合理用药,节约社会药品资源,减轻患儿就医负担以及减少药物对儿童身体所带来的伤害。

  患儿基本情况

  2018年1-6月上海市样本医院儿科抽样处方共计[1]435,948张,患儿中男性245,425张,女性190,289张,男女性别比为1.29:1。其中婴幼儿期(0-3岁)185,595张,学龄前期(4-6岁)140,036张, 学龄期(7-12)100,977张,>12岁9,203张。患儿在各级医院门急诊和住院就诊情况(如图1):三级医院儿科门急诊接诊量占样本医院儿科总接诊量的65.8%,是儿童患者的就医首选。二级医院儿科门急诊仅占28.3%,相比三级医院人满为患一号难求,二级医院则明显冷清许多。据调查60.2%患儿的疾病都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并得到适合的治疗。然而基层医疗机构儿科接诊能力的严重不足,逼着患者家长即使孩子是小病也要去三甲医院就诊,使得有儿科设置的三甲医院儿科诊室人满为患成为常态。因此,我国目前所推行的分级诊疗措施对于缓解“儿科荒”具有重要意义。

  儿科均次费用分析

  均次费用是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个年度),门诊或出院病人在某医院单次闭环的平均费用,能衡量病人在该医院的平均负担水平,通俗说就是看病贵不贵的问题。统计结果显示:按科室类别分析,门诊、急诊、住院的均次费用分别为115.33元、88.43元、186.45元;按医院级别分析,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的均次费用分别为119.37元、105.15元、118.74元;按医院类别分析,三级综合性医院、妇儿专科医院、中医专科医院、二级综合性医院、社区卫生中心的均次费用分别为116.21元、119.92元、110.63元、105.15元、118.74元。儿科就医费用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均次费用显著低于上海样本医院的平均水平。

  儿科临床诊断

  2018年1-6月统计数据显示(如表1),上海市样本医院儿科临床单病种诊断TOP10中绝大部分为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如表1),主要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1.4%)、支气管炎(10.1%)、呼吸道感染(8.5%)、急性支气管炎(6.6%)和上呼吸道感染(4.5%)等。每年的1-6月正值冬春时节,受季节、气候及自身免疫力影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尤为高发。除呼吸系统疾病以外,儿童其他高发疾病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腹痛、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等,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动症、癫痫,以及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手足口病。

关爱儿童 从用药开始——上海市医院儿科用药分析

  儿科用药特点

  目前,上海市样本医院儿科在用药品共计1339种,西药522种,中成药197种。其中注射剂占比19.9%、颗粒剂占比16.9%、口服溶液剂占比15.9%、干混悬剂和片剂各占7.5%。相应于感染性疾病高发,儿科用药中TOP1的治疗大类无疑是抗感染药(如图2),其以处方张数24.6%的占比稳居榜首。西药高频用药TOP10中有一半为抗感染药尤以头孢菌素类最多,包括头孢克肟、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和头孢地尼,处方张数最大的抗感染药为大环内酯和林可酰胺类的阿奇霉素。TOP10中除5个抗感染药、1个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外,余下的全部为呼吸系统药物,包括: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氨溴索和孟鲁司特。而中成药高频用药TOP10中,几乎全部是呼吸系统相关用药,连续几年位列榜首的都是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主要由淡豆豉、连翘、荆芥、栀子、柴胡、薄荷、黄芩、半夏、大黄以及厚朴等中药组成,有疏风清热、辛凉解表、消食导滞之功,可快速缓解小儿风热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被临床广泛使用。

  儿科门诊联合用药分析

  儿科门诊处方中单独用药、二药联用、三药联用、四药联用、五药联用分别占比32.5%、35.3%、19.2%、9.1%、3.1%,统计过程中出现用药品种>5种处方3179张,占0.9%,单张处方药品数超过了《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规定,属于不合理用药。

   [1]每月提取连续1周(周一至周日,7天)的医院门急诊及住院病房原始电子处方。数据来源于上海市重点二三级医院及社区卫生中心

点击下图,预登记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