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商报》报道,在北京市医管局近日召开的“推进市属医疗资源均衡发展”媒体沟通会上,北京市医管局汇报了北京区属医院所有权经营权分离后的“成绩单”。
北京市医管局副局长潘苏彦介绍,目前,北京市级层面所辖22家医院全部为三级医院,共有30个院区,其中近八成都在中心城区,郊区仅有7个院区。为更均衡地布局北京市级三甲医疗资源,除了市属医院院区直接覆盖的10个区以外,北京还采取“区办市管”的方式托管了多家区属医院。
▍什么是“区办市管”?
据悉,所谓区办市管就是将区属医院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被托管后,医院所有权仍归区政府独立运行。目前北京区域内市属医院共确定了10个托管项目,包括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区医院、通州新华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怀柔医院等。
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托管怀柔医院为例,这一“区办市管”的做法,是由北京市怀柔区政府、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北京朝阳医院三方将采取“区办市管”的模式共同管理怀柔医院,三方共同组建一个“医院管理委员会”。
那么,具体而言,北京市“区办市管”的医院托管跟其他地方普遍都在实施的医院托管有何区别呢?
我们都知道,医院托管实际上是医联体的形式之一,这一模式在陕西以延安的做法最为出名。早在2009年,延大附院就整体托管了洛川县人民医院,2017年4月份,延大附院又整体托管了延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这一模式的具体做法就是,大医院的将自己的副院长、科主任等中高层管理者直接“空降”到下级医疗机构担任院长,直接管理该医疗机构,并且按被托管医院年收入的相应比例收取管理费用。
而上述做法,跟北京市实施的“区办市管”有着明显区别。据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介绍,“区办市管”托管模式,相比于其他区(县)的托管方式,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尝试,试图在组织架构上进行深度探索。
实行“区办市管”后,被大医院托管的医院,其经营权将归大医院所有,并由大医院对托管医院进行日常行政业务管理,并负责输出人才和技术,开展人员培训,形成集团化、标准化的医疗管理服务体系。
此外,我们上文提到的“医院管理委员会”,将负责审议托管医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立项、重大改革方案、院级干部选拔使用、对托管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在科室管理层面,实行“两个医院一个科室”的管理与发展模式,大医院科室主任将兼任托管医院相应科室主任并负责学科建设。
2016年8月份,国家卫计委下发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对2016年重点工作提出了6项要求,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探索组建医疗联合体”。而“区办市管”这一做法,则非常契合中央政策提倡的“医联体”方向。
以北京为例,从市属大型三甲公立医院医院的发展来看,由于院本部土地、建筑等空间的局限,不少科室的发展都会受到约束,在被托管的区域中心医院发展一些特色的专科,对于受托方和托管医院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专家表示,医院托管运营是医院扩张三条路径(新建、并购和托管)中相对门槛最低,见效最快的做法。因此,近年来,医院托管之风颇为盛行。不少省份在推动医改时,也将医院托管作为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经验之一。
一个观点认为,中国的医联体发展不顺利,原因有:缺乏分级转诊、第三方支付体系不发达;医院之间的医院信息系统不统一;缺乏标准化、规范的临床诊疗方案。真正要实现资源调动,比较可靠的还是以所有权为纽带。而所有权不统一的医联体松散合作,调动资源的能力就比较有限。
因此,实行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大医院托管,是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之一,也是医院经营模式改革的有益尝试。
点击下图,即刻登记观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