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初延续至今的药企瘦身裁员潮在“金九银十”突然加速。全球超过6000个药企工作岗位被削减。不过外资药企的裁员潮可能会是中国企业的好机会。毕竟随着本土企业和资本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医药行业的资源配置中,国际巨头的业务剥离与整合也将成就越来越多有雄心和不差钱的本土公司。
七天的小长假倏忽即过,我们知道今天早上起床的你心情是沉重的。但是,起码你长假归来,依然有班可上。这相比在你休假这段时间以来失去工作的业内同仁来,已经幸运很多啦。
发现,从九月开始的药企“裁员季”在十月的第一周不仅没有消停,反而愈演愈烈。
首当其冲的就是GSK。GSK在这个黄金周期间曝出的新闻着实不少。最为引人注目的当然是其宣布从10月份起将恢复向医生支付包括讲课费、注册费等费用。这被视为这家曾经曝出行贿丑闻的药企的重大合规政策改变。
该花的钱得花,该省的钱就得省。10月4日,GSK宣布将裁减其在英国Ulverston工厂的一半员工,目的是遏制成本效益低下的运营。GSK预计裁员347人,其中191人将在2019年6月前离职,剩余的裁员将在2020年完成。
GSK此次裁员集中的部门是无菌注射剂业务,这部分业务被GSK视为不符成本效益的部门。值得一提的是,GSK在Ulverston的这家工厂已经有超过70年的历史。而就在不到一个月前的九月中旬,GSK刚刚宣布要在美国裁减650个职位,包括200个内勤人员,以及450个医药代表职位。
无独有偶,拜耳也在我们过节期间宣布了一项裁员计划:拜耳宣布打算在美国加州的一个生产基地裁减227名员工,以推动其血友病业务提高运营效率。比GSK的裁员计划更冷酷的是,这项裁员计划将即刻生效。
拜耳此举被认为是对血友病业务经营压力的回应。近日拜耳发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因为与分销商合作协议的终止,拜耳的两款凝血药物拜科奇/科跃奇的销售额出现20%的下降。
不仅大型跨国公司日子不好过。中小型药企也在裁员削减成本。10月1日,美国纳斯达克的上市药企Momenta Pharmaceuticals宣布开始重组,同时裁员50%约110名员工。这其中甚至包括COO、CFO、首席科学官等一批公司高管。Momenta Pharmaceuticals还宣布将缩减在生物仿制药领域的研发管线至两个后期项目,同时将公司重点转向创新药。Momenta并不是籍籍无名之辈。2016年它还曾经与仿制药巨头Mylan就6个生物仿制药的研发合作签订协议,拿下2亿多美元的大单。今年2月,Momenta与仿制药巨头山德士共同研发的治疗复发性多发性硬化症的仿制药Glatopa(醋酸格拉替雷注射液)也刚刚获得FDA的上市批准(ANDA)。
如果把时间线稍稍拉长一点,我们会对今年以来外资药企的“裁员潮”有更清醒的认识。9月25日,诺华宣布将在其总部瑞士裁减工作岗位2200多个,其中包括1500位药品生产一线员工以及约700名商业服务部门员工。
9月18日,丹麦的诺和诺德公司发布《转变研发方式的计划》,将在中国和丹麦裁员400人,其中涉及30名中国研发中心人员。此外,诺和诺德还将在美国削减约250个工作岗位。计划裁员的员工中有100人来自该公司位于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美国总部的后勤岗位,其余的150人来自糖尿病治疗支持岗位。
为收购夏尔(Shire)几乎掏空家底的日本药企武田也不能幸免。9月11日,武田宣布了关闭位于芝加哥地区的美国总部的计划,并将其美国业务集中在夏尔运营的波士顿地区,此举影响600名研发部门员工和150名疫苗部门的员工,此外武田制药将在美国范围内裁掉480名基层医疗销售人员,目的是为了使自身更加聚焦在肿瘤和现代医疗保健领域。
行业媒体Endpoints认为,美国今年来的药品价格控费行动迫使诺华这样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以维护其盈利水平。这样的公司经常性在研发、制造和其他部门裁员以削减运营成本,今后还将继续这么做。
北京鼎臣医药咨询创始人史立臣则认为,“随着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外资药企裁员已经成为趋势。”外资药企裁员主要分为三步,一是非医药专业人员;二是非主营产品人员;三是压缩专业营销队伍。
不过外资药企的裁员潮可能会是中国企业的好机会。北京时代方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市场研究总监高岩不久前就对媒体表示,“别人非核心业务的剥离,未尝不能成为我们的饕餮大餐。”正如健康点此前报道,当前本土企业和资本正在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医药行业的资源配置当中,国际巨头的业务剥离与整合或许能给国内企业带来机会。随着现阶段人才布局和市场占有率的重新调整,跨国药企和中国药企之间的格局分配或许也将迎来一次重构。
所以,好好珍惜眼前这份工吧。毕竟,“搵食不易”。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