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医药行业增速首度跌破10%,整个行业内部寒风阵阵。许多企业倍感经营艰难,往日的顺风顺水似乎一去不复返了。业内都在思考:行业的春天究竟在哪里,企业应该何去何从?
画饼是无法充饥的。相对于拍脑门的思考,我们更愿意从市场反馈中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尽管整个大环境较为艰难,但仍然还有不少优秀品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它们的业绩其实正是市场态度的体现。
根据PDB的药品销售数据,我们以样本医院销售规模1亿为入围门槛(全国整体销售规模为相应数据的3到6倍),从当中选择了增速超过20%的大品种,共计45个,结果如下。我们对这些品种进行了深度盘点,希望能从中寻找到属于行业未来的方向。
数据来源: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药物综合数据库(PDB)
Blockbuster:疾风识劲草
代表品种:贝伐珠单抗,雷珠单抗,利伐沙班,复方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丁苯酞,埃克替尼
这些独家大品种对于医药行业大都是响当当的角色,基本情况不必再详述。抗肿瘤的单抗品种表现依旧抢眼,贝伐珠单抗样本医院超过3亿,仍然有着超过20%的增长,包括Rituxan、Herceptin等也都增长超过10%。其余诸如雷珠单抗,利伐沙班,复方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等品种也有着和全球相匹配的中国市场业绩。
本土企业这种级别的Blockbuster相对少些,但丁苯酞,埃克替尼等几个大企业的明星产品依然显示较为强劲的后劲,其他渠道数据显示的阿帕替尼、康柏西普、艾普拉唑等创新药增长得也不错。
点评:对于这些业绩靓丽的品种,众所周知的成功要素,包括大适应症领域、疗效突出、循证医学证据充分等,自然都是不可或缺的。除此之外,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还些各自不同的运作重点。
对外企而言,优秀品种在欧美的成功并非中国市场业绩的保证,国内病患的实际治疗意愿可能造成较大影响。同为全球top 10的单抗品种,相比抗肿瘤产品,Remicade、Humira等几个风湿病品种中国市场始终表现相对乏力,考虑到价格高昂+持续用药的模式,中国病患的使用意愿明显偏弱。相对例外的是雷珠单抗,这个品种几乎是最非肿瘤适应症的单抗中业绩最突出的,尤其考虑到其相对复杂的给药途径、高昂的价格乃至本土新药康柏西普的竞争,这显示眼科市场的实际潜力可能超过业内此前的某些预期。
相比之下,许多本土企业对市场的认知其实并不逊于外企,长期以来更多苦于优秀品种的匮乏,这一状况如今已经开始改变,不过这也意味着产品运作的模式需要更加规范,重视产品的真正临床价值。对于志存高远的本土企业,如果真正有了独家的优秀品种,还是应当下决心积累循证医学证据,扎实做好学术推广,这些看似繁琐、烧钱的基础工作其实恰是过冬的保障。
丁苯酞的坎坷经历能够带来不少启示。这个最初叫好不叫座的创新产品,最终能从竞争激烈的心血管领域中突出重围,隐然已成为中国创新药物的商业运作标杆,背后离不开石药十年磨一剑的坚持学术推广积累,其中艰辛可谓冷暖自知。随着行业的洗牌和环境提升,未来本土企业创新药物的历程希望会更加顺利。
冷门品种:低调的奢华
代表品种:地佐辛、右美托咪定、羟考酮、碘克沙醇、佛碘醇、重组人促卵泡激素、艾司西酞普兰、麦考酚钠
肿瘤、心血管、糖尿病等大病种领域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全球知名重磅炸弹,也是大量企业争先恐后涌入的研发热门地带。尽管如此,在我们筛选出的高增长大品种中,也有相当数量的冷门领域产品,业绩表现毫不逊色。
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地佐辛。该品种属于麻醉镇痛领域,由天津药物研究院研发,后转让给扬子江药业,2009年上市至今。在扬子江的强大销售实力拉动下,2015年样本医院销售近8亿,整体已经超过30亿,占据了阿片类镇痛药物市场超过50%的份额,并且还能维持接近30%的增速,表现完胜外企的诸多大牌blockbuster。
地佐辛并非唯一上榜的麻醉镇痛品种。右美托咪定和羟考酮表现也不错。右美托咪定主要有4家企业竞争,恒瑞优势较为明显。此外,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七氟烷也都有有超过2亿的样本医院规模和超过15%的增长速度。
造影剂产品是“闷声发大财”的又一典型。碘克沙醇和碘佛醇表现较为突出,而且集中度较高,仅4、5家企业竞争。碘克沙醇GE的原研产品占优,碘佛醇则是恒瑞优势较为明显。碘海醇、碘普罗胺也都是规模较大、增长较快的造影剂品种。
其余增长势头较好的冷门大品种还有重组人促卵泡激素、艾司西酞普兰、麦考酚钠等。重组人促卵泡激素受二胎开放利好,未来还将进一步放量,此前一直是原研的默克雪莱诺独家,2015年长春高新产品上市有望催生进口替代。艾司西酞普兰主要用于抑郁症,在欧美属于大领域,国内一直没起来,但这两年增速开始提升,文法拉辛、普拉克索几个品种也增长得不错。甚至在通常不太被重视的抗感染领域,也有头孢唑肟,阿比培南、利奈唑胺等几个表现十分不错的品种。
点评:诸如麻醉、造影剂、激素等冷门领域的潜力经常被多数企业低估,因此其内部竞争程度远不如肿瘤、心血管等来得激烈,但这类产品的刚需程度其实并不逊于那些“性感”的大牌Blockbuster,尤其考虑到中国市场庞大的人口基数。
这些诞生大品种的冷门治疗领域往往存在特征:
· 可替代产品的相对较少;
· 工艺开发难度大,例如造影剂产品要求纯度高,杂质容忍度极低,能做好的企业并不多;
· 使用场景特殊,替换风险较大,产品更新换代相对较慢;
· 专科医生绝对主导决策,品牌忠诚度较高。
这些特征形成了对应领域较高的壁垒和较强的用户粘度,一旦成功切入并站稳,相关产品的销量就能够在较长的周期里维持“小步快跑”的稳定格局,成为企业的现金牛。当然,冷门品种的布局尤其考验企业的战略决策,既需要相对独到的视角,又需要探索相对陌生领域的毅力。扬子江、恒瑞等企业较早进入相关领域,如今已然开始获得丰厚回报。
其实即使在欧美发达国家,冷门领域的小型专科药企业也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如美股上市公司中,AMAG主打缺铁性贫血和妇女健康,ANI主打荷尔蒙和甾体类药物。这类小型企业往往专心经营某些冷门领域甚至个别品种,规模虽然不大,盈利能力却并不差。
进口替代:仿制与原研共舞
代表品种:恩替卡韦,雷贝拉唑,氟比洛芬,西地那非
在重磅原研品种的拉动下,一批本土的仿制药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一线乙肝用药恩替卡韦,其规模和增速在大品种中几乎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显示了中国所占据的全球最庞大乙肝病患群体的需求体量。
虽然有10家企业上市,但整个恩替卡韦的市场基本由原研BMS和本土的正大天晴两家所占据。根据正大天晴2015年年报公告,恩替卡韦贡献销售收入31.21亿,其规模应该与原研BMS在伯仲之间,考虑到本土仿制产品价格更低,其销量应该在原研之上。此外,正大天晴的另一款重磅乙肝产品阿德福韦酯也在2015年贡献销售收入6.57亿,这显然都得益于正大天晴在肝病领域多年经营所积累的强大优势。
雷贝拉唑(5.28亿,23.99%)作为新一代PPI,临床优势明显,在其同类产品中增速较为突出,不过该产品有14家企业上市,竞争较为激烈。亮丙瑞林主要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丽珠的微球注射剂品种占比较高,年报销售收入达2.95亿。
其他几个国内知名的仿制品种,包括信立泰的氯吡格雷、华东医药的阿卡波糖、泰德制药的氟比洛芬等品种,年报公告显示销售收入都已超过10亿,不过可能由于基数较大,增速相对有所放缓。此外,2015年还有不少重磅原研的首仿获批,包括重庆来莱美的埃索美拉唑、豪森的利奈唑胺、长春高新的重组人促卵泡激素都是值得期待的仿制药品种。
主打零售渠道的重磅品种在样本医院数据中显示不明显,但也有不少成功的仿制药品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白云山2014年年底上市的首仿枸橼酸西地那非。“金戈”上市第一年销售收入2.34亿,放量之快几乎创下了本土仿制药企业的记录。
点评:欧美市场的仿制药与原研几乎完全等效,产品成功主要依靠成本优势和流通企业的客户关系,同时仿制产品上市后对原研市场的挤占较为明显。国内仿制药行业的成熟程度有所欠缺,产品往往质量层次不齐,尤其高端市场对原研整体认可度明显更高。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本土仿制药品种若想取得成功,往往需要在保障自身质量品质的同时,还要开展一定程度的市场教育,先从国内产品群体中脱颖而出,在中低端市场站稳脚跟,然后伺机逐步与原研品种开展竞争。说得直白些,本土企业需要把仿制药当做半个新药来运作,方才能够有较大的市场机会。这也是为何深耕某些治疗领域的本土企业能够在相应领域的仿制药竞争中表现更加出色,诸如齐鲁、恒瑞之于肿瘤,正大天晴之于乙肝,奥赛康、罗欣之于消化系统疾病等。
随着2015年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强力推进,整个国内仿制药行业将面临系统性洗牌,大批的劣质仿制药产品面临淘汰,优秀企业和品种有望获得更多的市场空间。
经典药物:老树常青
代表品种:左乙拉西坦,乙酰半胱氨酸,胞磷胆碱,曲克芦丁,多柔比星,坎地沙坦,溴己新,黄体酮
不少经典老药的业绩之出色也有些出人意料。诸如乙酰半胱氨酸和溴已新都是诞生时间较长的化痰药,近年来较为严重的空气污染带动呼吸系统疾病药物整体规模提升,这些产品也得以快速增长。
曲克芦丁是抑制血小板凝集常用药物,胞磷胆碱主要用于AD等神经系统疾病,左乙拉西坦是治疗癫痫的必备处方,多柔比星用于肿瘤化疗,坎地沙坦、匹伐他丁也都是心血管系统常用药物。除此之外,包括黄体酮、二甲双胍、克拉霉素等品种的规模和增速也都不差。
这些经典老药的规模看似比之贝伐珠单抗、恩替卡韦等重磅品种有所不及,不过考虑到以上数据库仅覆盖样本医院渠道,而作为价格相对低廉的常用药物,它们可能更多是通过零售终端销售,因此实际整体销售规模可能未必逊于医院渠道的大品种太多。
经典老药在欧美市场往往也都是处方量领先的大品种。IMS数据显示,2015年美国仿制药市场中,处方最多的药物分别是左甲状腺素、赖诺普利、氨酚氢可酮、阿托伐他汀和美托洛尔。主营左甲状腺素钠的Lannett还在2014年位列《财富》杂志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排行榜首位。
点评:经典老药长期使用,安全性和疗效都被广泛认可,不少作为慢性病的必备药物被长期使用,市场稳定。不仅如此,这些产品都有相当比例从零售终端销售,可以避开繁琐的招标、医保等政府事务工作。产品销售价格虽然不高,但是成本更低,因此实际利润水平仍然不错。
不过对企业而言,经典老药比较令人头疼的问题可能是激烈的竞争。这些上市多年的品种已然成红海之势,往往有十余家甚至数十家企业生产,诸如曲克芦丁有20家企业,胞磷胆碱有34家企业,多柔比星和黄体酮都有11家企业。如果不能从大量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真正获得有效的规模,那么这些品种将很难为企业贡献多少利润。要实现这一点,企业可以考虑从产品改良和市场下沉两方面考虑。
产品方面,企业可以针对剂型开展微创新,实现疗效、给药途径等方面的优化,即药审新政所指的“改良型新药”。这类品种能与有效竞品有效区隔,形成竞争优势和壁垒,获得更高的利润空间。这方面可待挖掘的空间其实很大,双氯芬酸面世40余年,推陈出新了十余个剂型的品种,可谓历久弥新。国内市场的实践中,施慧达的左旋氨氯地平是微创新的典范,疗效和销量完全不逊于众多原研高血压药物品种。
市场下沉是经典老药运作的另一个策略。酒石酸美托洛尔面世多年,成本极低,阿斯利康通过与国药合作,将该产品以低廉的价格投放到基层医疗市场。作为知名外企的高血压日常用药,该产品与基层市场中众多杂乱的本土品种相比,价格水平接近,但疗效和美誉度更高,由此带来了较为明显竞争优势,放量迅速,同时还为企业下沉基层市场开辟了道路。这一成功的案例也值得许多拥有经典品种的类似企业借鉴。
重剑无锋:价值回归是王道
这些能够在如今医药行业寒冬的大环境中,依然保持高增长的四类产品,能够非常清晰地体现出公众对药物的最本质要求:安全有效,便捷舒适,以及经济性。
当然,不同类型产品可能各有侧重,或者身兼多重属性,Blockbuster和冷门品种首先需要满足安全有效,进口替代在疗效接近的同时有更好的经济性,经典老药满足经济性的需求,同时在使用的便捷舒适方面不断提升。一言以蔽之,这些产品都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临床的需求,从而创造了价值。
必须承认,中国医药行业的环境还远未完善,诸多不规范的现象依旧存在。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应当对整个医药市场的理性程度过于悲观,对那些真正能够为疾病患者创造价值的药品,大多数还是有着相对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无论环境如何恶劣,这些产品都在为企业稳定地创造回报。
凭心而论,近十余年的发展中,中国医药行业的大方向还是进步的。新药从上市到销售收入过亿,恩必普做用了近8年,艾普拉唑用了近5年,近年上市的埃克替尼、阿帕替尼乃至首仿西地那非基本都在首年就实现了这个目标,这些数字其实都是市场在不断改善的真实写照。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对任何市场的任何行业,在普遍高速增长的时候都很难有改善自身的动力:躺着就能把钱赚了,为什么还要花力气站起来甚至跑起来呢?当大宗原料药、抗生素都能30%增长时,多少企业又有动力去改善工艺、提升质量、收集临床数据、做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开展学术推广呢?
潮水退却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唯有当行业增速整体下滑时,其中真正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扛得住严寒,市场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开始区分出优劣,进而带来整个行业的优胜劣汰和升级进化。对于某些只会大呼小叫“行业环境太差”、“行业不行了”的企业,应该来看看这些还在高增长的大品种。借用一句类似马云言论的话来讲,不是中国医药行业不行了,而是你不行了。这个冬天可能会比我们想象得更长,今年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药厂停产和寻求转让,这不是坏事。
如何熬过这个冬天?我觉得,在核心理念方面,从业者们还是应该更多回归医药行业的本质,仔细思考:我究竟创造了哪些价值,我怎样能更好地创造价值?对于行业中真正的价值创造者而言,这个冬天其实是没有那么冷的,冬去春来后的前景也更加值得期待。
正所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