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一个看似很平常的日子。

       上海。最高气温12摄氏度,北风3到4级,最低气温4摄氏度。

       细雨蒙蒙,天空像传说中那么眼波如丝;微风习习——像情人的指甲由黄浦江向南京路缓缓划过。然而在这么慵懒这么蓝调这么小资的日子,4+7带量采购药品降价却由此轰动了全国。有业内人士称之为“126带量采购惨案”。

       会议现场流出的结果表显示,中选“4+7”的品种全部大幅度降价,而且降的不是一点点,降价60%至90%的比比皆是。

       行业认为,这样大幅度降价很挫伤药企积极性。有专家分析:一致性评价的最关键点在于参比制剂与BE临床试验,假如BE试验能够一次性成功,一个产品的费用大约为500万元;假不幸失败,用了2-3次,那一个仿制药的成本就等于500万元+300万元*次数+相应辅助费。

       此次大幅降价,其实有三个没想到。

       第一个没想到的,估计是国产仿制药。业内仿制药的同行戏言,参与此次投标的某原研产品,超出我们的想象,一改若干年前大倒苦水打死不肯降价的风格,原想外企再什么价格都会远远高于国企,这次居然中标价比国产还低。

       第二个没想到的,估计是此次带量采购组织方。之前,有声音表示:“4+7”带量采购是制度创新,“原来要搞10多家竞争,现在1家就可以搞完了,可以节省5-10%的成本,另外是预付货款,签完以后提前打50%货款,压款成本可以降低10%,在过程当中中标不需要搞临床,医药代表也不需要养了,回扣也可以节省20-40%,政策预期带量采购能够降价50-60%,基于这样的判断节省下来的成本要求要降价的。”但降幅高达90%甚至以上,确实也是令人没想到的事情。

       第三个没想到的,估计是各地的招标办和已经挂牌成立的医保局。尤其是新近成立的医保局,按照这样价格断崖式的下跌,尚在规划设计新一轮药品采购顶层策略的医保局,下一步降价该如何进行?跟标联动?仿照执行……

       不降价,就没有生存的出路。此情此景,就像一部老套的电视剧情:

       女主终于对男主绝望了。她独自去医院做了流产手术;约男主出来,办好离婚手续;转走存款;换掉门锁;回单位工作,对闺蜜轻描谈写地说:“我离婚了。”再不是那个为了挽回感情假装失忆的小女人,人前强笑,背人偷哭。

       这关乎一个经济学上的概念,叫做“沉淀成本”。“指那些已经支出的成本,特别是固定成本,像厂房、设备等。”

       “经济学告诉我们,沉淀成本已经沉淀,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该试制项目可能带来的利益与继续试制的成本,既然预期利润不足以支持继续试制的成本,则应该立即停止试制”。

       同样的道理,也用于此次“4+7”!就像苍老师所言:原研品种大概率不敢报低价或直接放弃,但不排除个别企业硬着头皮硬闯。敢于报低价的原研企业也是勇气可嘉,毕竟再不降价的话,前面就是巨大的沉落成本,毕竟国产仿制药来势汹汹。

       说到这里,我们看一张照片,摄于上海4+7带量采购现场。笔者认为,这是2018年度最佳医药行业照片,如图。

       图片近处,一个孤独的人正惆怅而又失望地看着大屏幕,希翼出现一丝令人感到希望的信息。可结果是,图片显示的,只有无际的沉默。

       图片远处前排,又一个孤独的人颓丧的坐在位置上,心中五味杂陈。

       图片远方,两个人正在商量着什么,仿佛正心有不甘,但一切,已经无可挽回。

       今晨,4+7集采的余震还没过去,目前传出的消息是,六个预中标品种昨天下午弃标。用谦哥的话说,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把这次4+7当做一次普通的招标? 从宣传声势,招标规则和上海试点,你还没觉得天已经变了?

       按照规则,4+7城市带量采购依照标书应于12月6日发布中标结果,但截止发稿前,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却没有更新。看来议价环节继续博弈激烈……

       就像南极冰山融化了不会冻回去一样,医药行业也翻篇了。

       凛冬已至,每一个医药人,都该好好想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