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成为现代医药产业的一大支柱。在陕西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上,生物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离不开陕西企业的努力和奋斗。海归创业者孙兴才和团队生产出高性能人工晶体,打破国外垄断,造福白内障患者;陕西新药研发机构,十多年苦心坚守,成功研发乙肝靶向新药,成为估值百亿的企业……

    【打破国外垄断人工晶体在西安成功研发】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白内障患者群体,约有6000万人,占全球总数的1/3。无法得到及时治疗是大多数白内障患者最终致盲的最主要因素。孙兴才和他的团队,正在做的就是要为中国白内障患者解除这一痛苦。

    不久前,由他们研发生产的高性能人工晶体产品在西安成功下线。这个光学直径仅有6.5毫米的高分子晶体片,植入人眼后,能够有效避免夜间眩光现象,手术后视力效果能达到正常人水平。材料性能、光学设计等各项指标,都远高于国外顶尖产品。

    西安浦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兴才:“人工晶体植入进去以后,它会非常稳定,不会有并发症。病人眼睛不会出现任何的光圈,和白天看东西是一样的,所以这是我们一个很大的优势。我们这个人工晶体做出来以后,绝对在国际上是没有任何人可以和我们相比的。”

    孙兴才的企业创新模式主要是两点:一是通过跨国投资拿到了世界顶尖专利技术,回国设立生产基地。二是招纳全球优秀研发设计专家回国组建团队,培养本土人才,让高精尖科技逐步实现本土化创新。

    目前公司的人工晶体产品已进入最后的临床试验取证阶段。按照美国知名公司同类产品的市场价值估算,人工晶体产品在白内障医疗领域的市场规模将达200亿。做企业不光是为了赚钱,曾经做过多年眼科医生的孙兴才,最终的目标是要用更加低廉的产品价格,让更多低收入中国患者方便手术,改变国外医药巨头价格垄断的局面。

    西安浦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兴才:“平均一个进口晶状体价格下来在1万块钱左右,还不包括临床手术费。好一点的医院做完手术出来以后大概就要3万块钱。这样就导致很多的病人,就没有去治疗。我们这个产品出来以后,我就想让中国人第一个享受到中国的世界上最好的产品。”

    【专家点评】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张胜:“孙兴才团队了实际上他们是把国外的先进技术成果,拿到我们国内来进行就地转化,形成新的企业,第二个呢,引进全球最好的人才到西安来到我们陕西来,这个是非常符合目前,形成新动能的一种做法。”

    【“乙肝靶向”新药19年上市市场价值规模将达百亿】

    “新通药物”是西安一家民营药物研发机构,2013年公司研发出世界首个“乙肝靶向”治疗新药。经过3年的临床试验,这款新药又向前推进了重要一步,各项试验指标均已超越国际知名乙肝药物水平。

    西安新通药物研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春梅:“因为乙肝是由病毒引起的。在降低病毒指数上,通俗的来讲我们自己的药比国外进口的药,疗效要好,安全性要高。”

    据介绍,这款乙肝新药,预计将在2019年上市,市场价值规模将达到百亿元以上。

    新通公司的成功,主要是专注和坚守。他们和国内大多数药企不同的是,不走仿制生产的老路,而是把精力和投入全部放在新药研发上。十多年来,他们已累计取得发明专利35项,专利转让收益5亿多元。成为医药产业价值链最高端的国内知名新药研发机构,企业市场估值200亿元。

    西安新通药物研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春梅:“我们一定要做一些中国临床上缺少的药,就是针对我们国家自己的大病重病。我们在肝病领域也不仅是大家只看到的乙肝的这样一款药,后边还有二代三代的药,未来也是希望在治愈乙肝上,能拿出一款好药来。”

    【专家点评】

    西安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总经理杨杉:“创业本身就很不容易,而且他又选了一个这个行业里最难的一点创新药物研发,但是这个恰好是这个产业链中间价值链最核心的那一部分,耐得住寂寞,坚守自己最核心的竞争力,你才能够看到这个价值中体现出来的最大的那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