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一轮基药制度调整征求意见已经结束,第一批目录已经于8月7日讨论完毕,预计将于本月内公布。历时3年之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即将再一次迎来调整。此次基药制度的调整,对于中国的用药市场来说,或将发生一次大洗牌。
基药制度调整,是顺势变革还是短期优化?
基本药物目录调整在即
所谓基本药物,是世界卫生组织于1977年提出的概念,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药物短缺问题。
2009年新医改后,我国颁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自此,开始启动基本药物制度。其目的是保障民众用药安全、减轻民众医药费用负担,还能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资源优化整合,转变医疗卫生机构“以药补医”机制。
不久前,业内流传了一份关于国家卫健委药政司征求《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根据《意见稿》,本次基本药物制度调整包括动态调整优化目录、完善药物目录管理机制,基本药物报销比例调整,慢病用药、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的配备使用,以及基本药物的采购供给等,并明确强调,能口服的不肌注,能肌注的不输液,意在降低群众用药负担、提高药物质量安全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稿》指出,在基本药物目录调整方面,原则上三年调整一次。对于新审批上市、疗效较已上市药品有显著改善且价格合理的药品,可适时启动调入程序。与之前的调整情况不一样的是,此次调整增加“优先调入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对于此做法,安徽医药联盟会长沈明和资深医药行业专家刘明睿一致认为,对于优先调入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品,显然是国家政策鼓励的一个表现,通过基药政策的引导,鼓励更多企业的产品参与并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此外,刘明睿还指出,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品的标准,在未来会是该品种的最低标准,低于这个标准的产品,将逐步退出基药市场乃至整个医药市场。
另外,《意见稿》还指出,相较于前两轮的制度调整,此次目录在调整之余强调“全面配备、优先使用”,一方面从机制层面促进公立医院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另一方面加大对临床诊疗用基本药物基药品种的报销力度。
对于强调使用基本用药的原因,在刘明睿看来,国家在推行基药制度之初,就已经提出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加大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在此次《意见稿》动态调整优化目录中更是提到,基药目录的调整要根据我国疾病谱和用药特点,充分考虑现阶段基本国情和保障能力,遴选适当数量药品,满足常见病、慢性病、应急抢救等主要临床需求,兼顾儿童等特殊人群和公共卫生防治用药需求。以上,都是朝着保基本且兼顾临床有药可用的目标而定的,对医院的用药及企业的研发,或许是一个方向性的指引。
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推广国家基本药物的使用,不少省市也紧跟国家政策并步入其中。像上海、江苏、广东等部分地区,已先行尝试针对部分慢性病人群需求,将基本药物作为公共产品以全额保障的形式向居民免费提供,真正实现基本药物公平可及、人人享有,也就是进行基本药物全额保障试点。众多城市的跟随,以至于有业内人士指出,慢病用药将免费全国推广。
显然,我国正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以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为代表的慢性疾病用药市场迅速扩大。一些常见慢性病种的基本用药如果能够实现全额保障或医保全额报销,无疑有利于缓解患者病情,也将减少群众的医疗支出,有效缓解“看病贵”难题。
对此,沈明表示赞同。他说:“像上海、江苏、广东这些发达省市,其地方财力比较雄厚,有基本药物的全额保障,据我所了解的来看,不光在发达省市,像安徽合肥市的庐阳区,对基本药物最近也有相应的动作出现。这说明,已经从发达的省市到中部省市以及到西部不发达的省市逐步推广,这个趋势应该是比较明显的。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免费的范围及力度还需由每个地方的财政所承担的能力来决定”。
然而,刘明睿有着不一定的看法,他说,《意见稿》中有提到,对于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抗艾滋病、结核病、寄生虫病等重大公共卫生防治的基本药物,免费向群众提供,至于对于慢性病是否能免费全国推广提供,恐怕大部分地区实现起来还有很大的难度。
基药制度并非一成不变
事实上,《意见稿》在流出之后,就有业内人士指出,《意见稿》在广泛征求意见后,还应当再进行补充、修订,从而形成正式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对此,刘明睿表示赞同,认为此次的《意见稿》,在七大方面阐述了基药管理的想法和意见,还提到基本药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卫生健康领域作出的重要部署,会将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纳入政府政绩考核工作体系,可见其重视层度。因此,以此为蓝本形成正式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也是无可厚非的。
对于此次的《意见稿》,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本次基本药物政策的管控思路和疫苗管控的思路非常接近,从目录的遴选,到采购定价、到配送、到使用,处处都是权力的干预,是典型打着“公益性”旗帜揽权扩权。
在刘明睿看来,基药遴选会充分考虑现阶段基本国情和保障能力。在现阶段,鉴于监管层及临床对国产仿制药还缺乏足够的信心,国内的制药企业也尚未形成诚信自律,政府在严格遴选目录、集采、保障供应、优先使用等方面进行干预,也有其合理性。但是,如何在合理监管之余发挥市场之手的作用,需监管层认真考虑。
不难发现,此次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调整,距离上一次调整已经过去三年,有人士指出,基药制度在进一步完善之后,将更符合科学规律,而且目前医改攻坚战仍在持续进行之中,国家基药制度在革除旧疾的同时,地方也应针对新问题做出调整,以顺应医保制度内在运行规律和医疗医学管理规律,确保实现公众用药负担不断降低,更好地维护广大群众的健康权益。
对此,沈明持肯定的态度,他认为每一次国家基药目录制定和调整,地方也定会随之调整、执行。他还进一步建议基本药物就应只有一个国家目录,然后地方来执行,因为“基本”二字可以说明各个地区的差异都很小,不需不同省份再去根据地方情况再去增减,否则最终还是会给地方带来所谓“权力”的机会,从而再出现五花八门的事情。
对于基药制度的调整,实际上,肯定是有调入和调出的。对于最终调入及调出的结果,在沈明看来,预计像常见病、慢性病基本使用频率比较高、主要体现在“基本”二字的基药会调入;而把一些辅助用药、神药,不符合基本的基药会被调出。
除此之外,他还判断不会有太多已经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在基药目录里面,毕竟目录的调整是比较谨慎的,不可能大进大出,会相对保守稳定,而且一致性评价对中国来讲,也是一个新的事物,不能出现一阵风,通过的就大批量调入,没通过的就大批量调出,显然,这样政策就太随意,进而会引发更多的问题。所以,至于有多少会被调入调出,还需等最终的目录公布。
回归本源、找准定位才是核心竞争力
新政重在落实,较之过去,各地更应加大执行力度。基药制度的调整,无论是对于公立医院、企业还是整个中国的用药市场,或将迎来一次大调整和大洗牌。
刘明睿认为,期望基于某个制度或者政策就能对整个中国的用药市场进行一次大调整和大洗牌其实不太现实,还是应该回归本源,坚持公立医院姓“公”的属性,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应该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生产企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淘汰落后产能,注重学术研究、提高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以此推动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对于我们医药行业的人来讲,基药制度的调整肯定是用药市场的一个大的事件,但不是一次性的事情,应该后面还会陆陆续续有,每一次调整都会面临很多问题,这都正常。我们应用善意、宽容的眼光去看待。此外,作为企业,要深刻体会并且去适应国家的政策,同时要找准自己的方向,寻找更多的市场,不要光盯着基药,要选择更好的产品,不要搞那些完全靠利益催动,不是靠疗效的产品,不要盲目地去跟风,要根据企业自己的资源来去选择自己的方向,这才是长久之计。”沈明说道。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