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杭州召开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会议报告指出:杭州要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布局“生物经济”等未来产业,这也是杭州市委全会首提“生物经济”。可以预见,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将大幅提速!
杭州市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1+6”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大产业布局力度,积极培育千亿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城市。
一、产业规模
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2017年杭州市规上医药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2018年1-10月,新设生物医药企业3870户,同比增长26%,新增注册资本302亿元,同比增长39%。根据《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到2022年,杭州市将初步建成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研发及产业化高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将杭州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城市。
图1 2012-2018年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亿元)
注: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其中,2012-2015年统计口径为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规上工业销售值;2016-2017年统计口径为杭州市医药制造工业增加值;2018年为1-9月健康产业增加值。
二、空间链
目前,杭州市确定了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以高新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余杭区为重点,以“中国智慧健康谷(萧山)、富阳药谷小镇、桐庐富春山健康城、建德高新技术产业园、临安天目医药港、淳安县文昌健康食品小镇”为多个集聚点的“一核三园多点”生物医药产业空间格局。
1.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区内高校资源集聚优势,加速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和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打造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核心研发集聚区,旨在将杭州医药港打造成为杭州市要素最齐全、环节最完备、发展速度最快的生物医药高端产品研发集聚区。
2017年,医药港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年产值250亿元,占杭州生物医药产业比重达50%,已落户生物医药企业426,新增企业158家,2018年上半年新增企业111家。在东京、巴黎等海外城市设立8个招才引智点,并在波士顿设立3000万美金的海外生物医药基金,在硅谷建立杭州协同创新中心,助力人才招引。目前,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已集聚了国千、省千、市“521”等高层次人才100名以上,生物医药从业人才超过2万名。医药港累计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建成省、市级研发(技术)中心40个,规上药企研发投入占收入比重4%以上,九源基因等课题合作单位研发占比高达8%,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杭州高新区
杭州高新区发挥创新人才、金融资本、科技服务等资源优势,全面推进“互联网+医疗”战略以及区域智慧医疗产业建设,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生命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了以智慧医疗为核心,高端医疗器械、健康医疗服务、药品制剂为特色的生物医药智慧创新高地。
2016年,高新区生命健康产业销售收入138.58亿元,拥有医药、医疗器械、诊断试剂、药械流通公司共425家,上市公司及新三板挂牌企业达12家;形成了智慧医疗、生物医药、高净值医疗器械、诊断试剂四大产业集群,其中智慧医疗全国领先。
3.大江东产业集聚区
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依托生物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集中建设符合国际标准、设施一流的创新药物生产基地,完善产业生态链,力争建成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的智能制造中心。
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以原创新药、智能医疗设备、器械、高端健康食品为重点发展方向,构建“生物医药、健康食品”二合一的智慧健康产业体系。在生物医药方面,以华东医药、苏泊尔南洋药业、泰华医药等为龙头,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生物诊断试剂等相关产业领域;在健康食品方面,以意大利费列罗巧克力、百草味休闲食品、台湾统一食品、香港加多宝冠亚饮料等为龙头,推进高端健康食品产业集聚。同时,由中科院上海生命健康院营养所投资建设的杭州食品安全技术中心也已正式投入运营。
4.余杭区
余杭区依托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和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健康产业示范基地,引进国家和省级检验、检测审评机构,建立疾病临床信息数据库、生物样本库、化合物库等,重点发展网络化、智能化现代医疗设备产品和生物制药,在可穿戴设备、植入介入材料、基因诊断(生物芯片)、基因检测、干细胞及再生医学等领域形成优势聚集,旨在将园区打造成以现代医疗器械为主、创新药物并行的孵化和产业化基地。
余杭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20.76平方公里,主打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已拥有生物医药企业达70余家,集聚了葛兰素史克、赛诺菲、礼来、安进等多个世界500强企业以及贝达药业、民生药业、胡庆余堂、中翰盛泰等大批“医药航母”企业;拥有浙江医疗器械评审中心宇航医疗器械评审服务中心、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院余杭分院、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余杭分中心三大服务平台;已拥有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企业100余家,集聚“国千”、“省千”人才9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才等国家级专家10余名,高技能人才1000多名,获得生物医药领域专利324件。
三、产业链
目前,杭州市已初步形成了新型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生物技术制药等多个细分企业集群,集聚了贝达药业、华东医药、泰格医药、迪安诊断、诺贝康等国内领先的核心企业,构建了生物医药创新全链条一体化的生态集成体系。近年来,杭州市加大生物医药前沿领域布局,包括新药研发、医疗人工智能、医疗数据等,集聚了阿里云、微医、丁香园、健培等一批重点企业。
根据《实施意见》,杭州将优先发展生物制药,提升发展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化学制药,传承发展中药产业。在生物制药领域,充分发挥生物制药领域的先发优势,大力发展抗体药物、重组蛋白药物、新型疫苗等新型生物技术类药物,加快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基因治疗相关技术研究,突破微生物代谢调控与发酵优化等一批关键生物技术,实现生物制药产业快速发展。在医疗器械领域,充分发挥仿生医学、基因诊断、手术器械、诊断试剂等医疗器械细分领域的既有优势,大力发展高性能诊疗设备和试剂,高附加值植介入材料和智能化手术治疗康复和急救设备,不断增强全市医疗器械制造的综合实力。在化学制药领域,充分利用现有化学制药发展基础,围绕恶性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防治需求,大力研制基于新机制、新靶点和新适应症的高端制剂和新型辅料,力争在化学制药创新研发和产业化上实现新突破。在现代中药领域,发挥中药传统老字号品牌的特色优势,不断挖掘经典名方,加大以单方、验方、医院制剂等为基础的中药新药研发和名优中成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力度,加快中药产业现代化进程。
四、创新链
创新平台加速集聚 杭州市集聚了国内领先的100余家核心企业和研发机构,包括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生物医药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16所,建设了浙江大学杭州创新医药研究院、中国药科大学创新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联合国内知名机构共建创新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国内顶尖院所,共建创新中心,如中国药科大学创新研究院;联合国际高校共建创新中心,与帝国理工大学、奥克兰大学等世界100强高校共建创新中心,引进帝国理工先进技术研究院、奥克兰大学(中国)创新研究院;依托本地高校资源,集聚、共建生物医药科研机构,如浙江大学(杭州)创新医药研究院、动物实验中心(杭师大)。
创新成果突出 根据火石创造数据库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杭州市累计获批国产药品1550件,其中包括化药877件,生物制品27件,中药482件。累计获批国产医疗器械4541件,其中包括一类医疗器械1212件,二类医疗器械2571件,三类医疗器械758件。
创新资本 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领域PE/VC投资活跃,企业融资金额和融资事件大幅增长。截至2018年10月底,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累计发生融资事件54起,融资金额高达62.85亿元,过亿融资案例11起。
创新人才 产业领军人才不断集聚。杭州依托 “一核三园”产业载体,打造生物医药人才智库,将西湖风景名胜区双峰村、桐庐院士别墅等作为人才落地空间,打造杭州生物医药产业面向世界的形象窗口、领军科技人才与企业家的决策中枢、高端人才的聚集地。成功引入了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通过聘任的方式引入哈佛大学教授乔治丘奇、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龙·切哈诺沃等国际知名生命科学家;依托高校资源,集聚了一大批生物医药领域的高端人才。
五、产业政策
为了加快培育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杭州市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主要包括《杭州市健康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杭政办函〔2016〕115号)、《杭州市工信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杭政办函〔2016〕136号)、《关于促进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杭政办函〔2018〕66号)等文件,其中《实施意见》作为生物医药产业专项政策文件,提出要强化对生物医药创新关键节点的财政金融支持,支持创新产品应用。
点击下图,预登记观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