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以“迪小骄”为名的迪英加团队经过重重比拼,最终获得评委专家一致认可,一举斩获2018世界人工智能卓医创新挑战赛的最高奖项“创新挑战奖”。这对迪英加过去一年付出的努力而言,无疑是最好的肯定。迪英加创始人杨林教授教每每回顾自己的创业历程,不免感慨良多。
不断奋进的学霸教授
“做学问便要做专做精”,深受教授父亲的影响,2002年从西安交大图像所硕士毕业后,他决定赴美深造,攀登更高的学术高峰。
上帝总是会眷顾不断努力的人。博士期间,杨林有幸追随多位计算机视觉和病理学领域的世界级大师,这其中包括生物信息学创始人,美国医学院院士 Casimir Kulikowski、鲁棒性计算机视觉(Robust Computer Vision)领域“教父级”导师Peter Meer,以及数字病理学奠基人之一的David Foran教授。
2009年,杨林获得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多家跨国企业如IBM、微软以及西门子等纷纷向他投出了橄榄枝,15万美金的年薪触手可及。一边是优渥的薪资待遇,一边是更高的学术高峰挑战,最终他还是决然的选择了后者,然而这次他挑战的不是计算机基础科学领域,而是更高的学术应用领域——人工智能+数字病理。
随后,他分别在新泽西癌症中心病理科(Department of Pathology)和放射科(Department of Radiology)担任了一年的助理教授,后返回计算机系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担任助教,并以独立PI的身份连续获得两个NIH R01的经费支持(超过300万美金)。几年的跨学科学习与经验积累,为后来的技术突破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医学图像分析存在若干的技术难题,如图像噪声、异常的病人数据、健康者和病患细微的区别等,而这些都需要鲁棒的、高精度的计算机辅助技术来解决。杨林结合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算法,提出了几种新的统计先验模型并应用到实际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可以精确的进行数字化病理组织的分割和建模,大幅度提高传了统算法的——特别是在处理病理学和显微镜图像的——分析精度,同时也大幅缩短了处理时间。
2014年,佛罗里达大学以高薪聘请杨林,并授予其终身(Tenure)教授称号。至此,杨林正式成为佛罗里达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计算机系三系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那一年,他37岁。
从科研到实战的创业路
过去的十几年里,杨林教授在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方面取得了相当令人瞩目的成绩,并始终专注于AI/数字病理领域中,不断突破:连续三年在MICCAI,CVPR做大会口头报告(Oral Presentation);在CVPR、AAAI、MICCAI等世界顶级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100篇以上的数字病理/人工智能相关论文,累计引用超过6000次;多次获得MICCAI最佳论文提名奖和最佳论文奖;参与在Nature Medicine(IF约30)上发表关于病理图像的计算机辅助分析的文章2篇;他的工作曾登上2017年《Molecular Therapy》(分子治疗领域顶级期刊)的封面;他也在医学领域的两大国际数字病理期刊担任编委(Associate Editor);2017年,他还参与了医学影像+人工智能专著(Deep Learning an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for Medical Image Computing)的编写工作,专门负责AI/数字病理方面的章节。
但是渐渐地,杨林博士开始认识到:基础科研固然重要,但如能将之应用于实践,将创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能令人受益的产品或服务,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他自己,都将更有价值和意义。
彼时是2016年前后,一直困扰着中国大众的医疗环境,终于开始发生大变化。国家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医疗改革政策,显示出了始终不渝坚持到底的改革决心。医联体和分级诊疗概念的提出,以及国家大力推动高新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的趋势,让杨林看到了时机。就在这时,他遇见了李康。
李康教授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在美国排名前五名的公立大学伊利诺伊大学获得了工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罗格斯大学工业工程系副教授、生物医学工程系和计算机系博士生导师以及新泽西医学院兼职教授,是骨科机器人设备和骨科影像分析的世界级专家。除了炫目的履历以及过人的科研能力,最重要的是,李康教授十分认同杨林的创业理念。
一拍即合的二人说干就干,经过一番筹备,2017年1月,Deepinformatics ++正式成立。杨林教授饶有深意地将公司中文名定为迪英加,等待(迪)英才(英)加入(加)的迪英加,并亲自拟定了迪英加的使命:人工智能+数字病理,解码细胞背后的秘密。
然而从成熟的技术到产业孵化,从来都不会简简单单。
从零开始的公司,只有几个人,只想做一件AI辅助病理诊断的产品。可是随着不断和病理医生更多接触,杨林的想法产生了更多转变。
创业初始,杨林频繁地出入于各大医院的病理科,切身感受到中国病理科医生的不易,医生数量少、负荷重、风险大、收入低。几乎每个高年资的病理医生身上,都会有腰椎病、视力下降以及慢性神经损害等多种职业病,很多医院病理科医生极度匮乏,导致患者不得不拥到大医院确诊,进而导致了“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现状,这和他在美国所见到的完全不同。
病理医生的现状和诉求,如针般地刺痛了杨林。他开始了相当长时间的深度思考,他意识到只是简单的做一个智能产品并不能从根本改变这种病理现状,于是病理星球图片库、远程病理互联系统、便携式智能扫描仪应运而生——即现在的迪英加软硬一体化产品组合。
杨林教授始终坚持产品应当“以用户为中心” 并不断打磨产品,亲自听取病理专家建议,不断改进。迪英加与国内多家大三甲医院紧密合作,如北京协和医院、北京301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上海肿瘤医院等。很多病理专家对迪英加的产品都提出了期望和宝贵建议。正是得益于这些反馈与帮助,迪英加产品才能不断升级迭代,最终形成如今成熟的一体化服务产品线。
8月,世界人工智能卓医挑战赛正式开赛。迪英加化身“迪小骄”,一举夺得最高奖项“创新挑战奖”。作为国内目前最高规格的AI医疗赛事,迪英加参赛并斩获大奖,杨林教授很欣慰,更加坚定了自己过去一年半带领团队所做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15载的潜心钻研,一朝厚积薄发。科研成果成功转化,让病理医生看得更快,算的更准,想得更远。
一路走来,迪英加成长迅速,已经形成完整的研产销一体化的专业团队。现有团队中,有近1/3的成员拥有博士学位,有资深的500强外企销售精英加入,有来自大三甲医院丰富经验的病理医生助阵,更有多位拒绝Google、Facebook等高薪,加盟迪英加研究院的算法大牛等。
目前,迪英加已经形成了自己的D-Path系列产品组合。从D-PathScope进行病理图片扫描,到目前最大的病理图片库D-PathPlanet,再到核心产品,基于国际领先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D-PathAI辅助诊断系统,可对细胞/组织/免疫组化/分子病理图像进行自动检测-识别-分割-判读,高效快速处理分析数字病理图像。更有远程病理互联系统D-PathConnect帮助病理医生突破地域障碍,助力分级诊疗。
迪英加预计将于今年年底获得FDA认证,产品正式进入市场。杨林教授正在和多家三甲医院洽谈试用与合作,欢迎更多的医院参与到合作中来。迪英加团队的成功,离不开病理专家的帮助,希望能与之携手共进,更好地推动病理事业的发展,为整个行业做出贡献。
搴舟逆流舒韧骨,踏破险浪拔龙旗。专注才能杰出,我们相信深耕数字病理/人工智能的迪英加未来可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