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家制药企业的崛起以及充分的市场竞争明显降低了印度国内的药品出厂价格,但是能够保障患者最终也能买到低价药还要归功于另一个重要的医疗运转机制——医药分开。医药分开成功地使得医生站在患者一边与药企进行市场角力,而不会导致医院与药企相勾结,共同搜刮患者的腰包。  

在新德里阿波罗医院,挂号费和诊疗费用分别为100卢比和500卢比。记者陪同朋友去社区医院看病,朋友在花几十卢比买药之前同样也支付了300卢比才拿到了那张处方单。医生为自己的专业服务向患者收费而且价格不菲,这与国内“以药养医”的体制形成了天壤之别。

 

在印度,患者到医院治病的主要目的是向医生寻求如何进行治疗、该吃何种药物,在拿到医生的处方单后,医院的服务便基本宣告完成。患者可以到市场上的任意一家药店去购买药品,即使一些药店会设在医院内部或者附近几十米的地方,其往往与医院本身也没有直接联系。考虑到地段租金等因素,不少医生甚至还鼓励患者回到家之后再到附近药店去买药,以避免因贪图省事而多花冤枉钱。  

在医药分开而且诊疗费用单独收取的情况下,绝大部分的医生能够做到遵循职业操守,处方中更是只提及药物种类而不会强制规定任何药品品牌。在这种情况下,药企根本无须和医院打任何交道,也无法通过医生来影响患者购买旗下品牌的药物,要想切实提高自己产品在药店的竞争力,唯一途径便是在确保药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价格。  

严格限制非处方药也是印度得以维持低药价的重要原因。记者曾经想自行在药店买一瓶消毒紫药水却因没有处方而遭到店主拒绝,像国内那种“自己给自己开药”的情况在印度根本不可能发生,一些最为常见的如止痛、治疗感冒发烧等药物都必须经由医生的处方才能买到。由于购药程序必须要在像医生这样的“业内人士”的处方下进行,药品生产企业也就不能寄望于概念炒作、登广告提高知名度,甚至是在外包装上乱吹主治病症等形式来实现“乱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