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15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家庭健康大会上,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家庭健康专委会、中国家庭报社、微医集团联合发布了《中国家庭健康大数据报告(2018)》。报告从家庭健康现状、家庭健康掌门人、健康守门人、在线就医、年度热词5方面深度解读我国家庭健康状况。
会上,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副所长苏靖表示,近年来,国民健康生活意识增强,家庭健康管理意识提升,积极预防的健康理念已深入人心,在家庭健康方面呈现出三大亮点:一是家庭健康掌门人角色更加清晰;二是家庭健康守门人服务更务实;三是在线就医成为常态。与此同时,也存在两大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心理疾病患者增加,并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二是在线问诊上,老年人患者增长迅速。2018年61岁以上患者比例较2017年增加20.5%,家庭中的“一老一小”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女性家长健康掌门人增长趋势明显
数据显示,女性负责安排家庭健康生活的趋势显著。2018年“家庭健康掌门人”中女性比例为61.8%,比上一年度增加4.3%,连续2年呈增长趋势。另外,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女性掌门人掌握了家庭健康生活支出的决策权。女性掌门人更具有行动力,在预约挂号、在线问诊、购买健康产品、健康保险等诸多健康行为方面,女性掌门人的订单数量都明显高于男性。
值得关注的是,女性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家人的日常就医决策影响力也不尽相同,从整体上看,已婚女性更多参与家人就医决策。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后,参与家人就医决策的比例更是大幅度提高。
对于刚刚进入“为人父母”阶段的掌门人,学习意识比较强烈。在有0-3岁儿童的家庭,会下载育儿APP或关注育儿公众号、去网上查找医生给孩子开的药进行研究、学习推拿或按摩、阅读一些网络知名专家的书籍等。因为婴儿经常出现的感冒发烧、皮肤起疹子、大便干燥、眼屎多、不喝奶等问题,年轻父母要自主做出轻重缓急的判断,会通过网络寻求知识支持。其中,高达89.3%的网络学习是希望了解“是什么疾病”,有78.7%希望了解“可能的治疗方法”。
更多健康守门人开始借助“互联网”工具服务家庭
今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18年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在稳定合同数量和巩固覆盖面的基础上,工作重点转向质量改进和效率提升。
家庭医生被称为百姓的“健康守门人”,为了更好发挥自身职能,越来越多的健康守门人借助“互联网”工具服务家庭。他们使用手机APP随时连接患者,建立或查看居民健康档案,辅助完成随访任务,收集服务反馈等。这样,在当前基层医生仍然大量缺乏的情况下,他们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承担了更多的服务任务。以河南郏县家庭医生10个月内累积完成工作为例,平均每个家庭医生完成体检服务 361次,平均每个家庭医生完成随访150次平均,每个家庭医生完成测量血压、血糖及心电图等检测110次。
从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出,2018年一些地区持续加大基层投入力度,通过给基层医疗机构配备健康一体机、云巡诊机、远程心电、远程诊疗等智能化医疗设备,有效提高了基层医生的服务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守门人与医院医生最大的不同在于,能够与患者形成相对稳定、长期的服务关系。患者是否能够接受科学的康复治疗直接影响最后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到医院诊疗对大多数患者来说手续繁琐且成本较高,不少患者在症状减轻后就会停止治疗。守门人通过健康档案可以提供就近指导或线上指导,这相当于医生通过互联网工具将诊疗从院内延伸到了院外,有效保证了患者的全程治疗。
老年人开始更多寻求在线就医
如今,随着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在线就医成为常态。在疾病方面,预约挂号和在线问诊疾病都呈现分散分布,在线挂号或问诊数量排行前五的疾病占整体服务量比例在2%以下。这其实从侧面反应了越来越多人接受了互联网医疗,各种疾病的患者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在线预约或问诊服务。
细分而言,在线问诊的疾病更多具有病情进展缓慢、治疗周期较长等特点,这种情况下,其实健康守门人作用应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他们提供的医疗护理建议更能够帮助患者清楚地了解病情变化,并进行自我管理。
从预约挂号的年龄分布来看,患者年龄18岁以下占比26.1%,51-60岁年龄段占比18.3%,61岁以上年龄占比30.5%,5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近半。由此可见,仅预约挂号一项在线就医服务而言,老年人就占了半壁江山。
老年人患者增长迅速,2018年61岁以上患者比例较2017年增加20.5%。老年病通常为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要经常开药、定期监测、复查,在线就医方式可以降低多个医疗环节的时间成本,其便利性受到老年人的欢迎。
从在线就医大数据提取出的年度疾病情况看,国人心理疾病不容忽视,尤其是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在对在线问诊心理疾病分析发现,未成年患者约占40.3%,其中3-6岁儿童比例为24.5%。从疾病分类来看,青少年在线问诊心理疾病以儿童多动症、孤独症、青少年抑郁等问题比较突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