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医药商务发展部中国负责人陈东博士指出未来引进新产品的7大重心,包括新型乙肝药、新一代溶瘤病毒、肿瘤新抗原、细胞治疗、人工智能、新一代造影产品和其他创新产品……同时,已经有35个新化合物分子处于临床开发阶段的恒瑞,眼下也越来越多地将自己的业务拓展到了海外。

       商务拓展(BD)在公司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的命运因为某一项BD交易而彻改变的案例也不鲜见。这一点,《医药商务拓展与对外合作》高层经理研修课程“模块一:BD实用基础”的授课老师已经结合大量实例进行了分享。恒瑞医药全球研发总裁张连山博士是该课程的特别顾问,医药魔方也在课后对张连山博士进行了专访,和大家一起更深入地了解恒瑞的立项和BD投资策略。

       不轻易立项

       Q:张博士您好,前不久您对外披露了恒瑞新药立项的标准。能否向我们具体介绍一下恒瑞的立项过程?

       张连山:一般情况下,立项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自上而下的要求,布置任务需要做什么项目;另一种是自下而上先申报,再筛选最合适的项目。我们现在更倾向于后者。这个过程,即先由各个团队提出申报,然后由科学委员会进行初筛。

       Q:恒瑞科学委员会对项目的主要考量标准是什么?

       张连山:科学和数据。一方面团队对递交的项目要有深刻理解,这是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体现与塑造过程;另一方面在引用文献、数据库时,数据完整性非常重要。有人做过统计,大概有70%的学术文章暂时在工业界无法重复,我们常鼓励研究人员要勇于挑战权威数据,因此更看重企业内部产生的数据。

       做药既需要有基于科学数据,同时经验、知识积累也很重要。因此科学管理委员需要花较多时间分析原始数据,并反复与项目团队核实,来回折腾几次,这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过程。我们也不轻易立项。

       Q:作为经验丰富的研发管理者,您对项目决策者有何建议?

       张连山:当然前期工作做得越细越好。数据不充分,决策出错的可能性更大。我们也主要看三个方面:第一,能否解决临床需求,主要是根据市场来判断;第二,能否与公司的现有产品管线形成协同;第三,临床安全性是决定是否要继续推进的关键因素。

       最关键的是立项要理性,即使是有些好的项目,如果公司在这方面的经验、资源还达不到的话,我们也只能忍痛割爱。同时,我们也要求管理层要“接地气”,多去与递交项目的同事交流,听听他们的建议再做判断。

       Q:能否分享恒瑞当初立PD-1/L1项目的初衷?您是如何看待现在遍地PD-1/L1研究项目的?

       张连山:PD-1/L1代表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未来方向,肿瘤是我们的核心主营业务之一,我们肯定要布局,这是对我们现有肿瘤产品管线的协同和补充。

       现在就国内而言,正在研究的PD-1/L1据说有100多个,目前也仅有K、O两个进口药在国内上市。从临床研究角度而言,可能已经变成了“红海”。等以后这些产品都获批上市,也很可能是萝卜白菜价格。但这对患者来说,是好事情。

       我们关心的重点是:一方面,PD-1/L1之间有没有差异性,后进者是否有显著的创新?能不能带来更好的疗效?另一方面,任何一个药都并不是100%安全的,能否掌握获益与风险的评估?如何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控制成本?如何在定价与利润之间寻找平衡?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有竞争是好的,让患者获益是我们制药人一致的目标。同时,也希望大家立项要理性、谨慎,不要盲目追随或者刻意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