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8年8月28日ESC大会提出的GARFIELD-AF登记结果的最新结果,联合口服抗凝血剂和抗血小板治疗与新诊断的心房颤动患者相比预后更差,而新诊断的心房颤动患者没有明确的抗血小板指征。
英国爱丁堡大学首席研究员基斯·福克斯教授说:“这些发现对心房颤动患者使用联合口服抗凝血剂和抗血小板治疗提出了挑战,特别是那些没有抗血小板治疗指征的患者。”
抗凝血剂和抗血小板药都是抗血栓形成药物,这意味着它们可以防止血栓的形成。抗凝血剂通过阻止凝血所需的蛋白质循环来实现这一点,而抗血小板则阻止血小板粘在一起。
几乎所有被诊断为心房颤动的患者都应开始口服抗凝治疗以预防中风。添加抗血小板可增加出血风险,除非需要预防冠状动脉或外周动脉血栓形成,否则不建议使用抗血小板,例如接受支架,心肌梗塞或有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
对GARFIELD-AF登记处的分析研究了在没有明确抗血小板指征的患者中,选择在口服抗凝治疗中加入抗血小板药是否会带来整体益处或危害。如果患者之前曾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P2Y12受体抑制剂,则将患者排除在外。
该研究从35个国家的1,317个地点招募了25,815名新诊断的心房颤动患者。其中,3,133例患者首次接受抗血小板和口服抗凝治疗,单独使用口服抗凝剂22,682例。
接受口服抗凝血剂和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冠状动脉疾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中风的患病率较高。然而,1,743名(56%)患者开出这两种药物没有冠状动脉疾病或外周动脉疾病。
福克斯教授说:“超过一半的患者开出这两种药物都没有冠状动脉疾病或外周动脉疾病,这表明他们没有明确的抗血小板治疗指征。”
患者随访至少12个月。与口服抗凝治疗相比,口服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联合治疗与大出血风险增加独立相关(风险比[HR] 1.45,95%置信区间[CI] 0.94-2.23),全因死亡(HR 1.31) ,95%CI 1.05-1.62)和中风(HR 1.60,95%CI 1.08-2.35)。
然后在具有抗血小板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或外周动脉疾病)和无冠状动脉疾病或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中检查治疗类型和结果之间的关联。与单独的口服抗凝治疗相比,联合治疗与没有抗血小板适应症的患者全因死亡(HR 1.37,95%CI 1.02-1.85)和中风(HR 1.65,95%CI 1.02-2.65)的风险增加独立相关,但对有迹象的人没有害处。
福克斯教授说:“联合口服抗凝血剂和抗血小板治疗对没有抗血小板症状的患者有害。在有适应症的患者中,它没有害处,但似乎没有任何益处。我们的结果质疑任何患有心房颤动的患者使用联合治疗,尤其是没有抗血小板症状的患者。”
福克斯教授指出,这些发现仅适用于全剂量抗凝治疗。他补充说:“房颤患者既没有冠状动脉疾病,也没有接受这两种药物治疗的其他形式的动脉粥样硬化,应咨询医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