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有本书的名字叫《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这个世界上很多事,只要想谈,能谈,就总是有希望的。朝核问题难就在难在金三胖压根不想谈。

       在近期两会上,卫计委主任李斌透露出了重要的消息,即已经有抗癌等五种药物参与了卫计委的谈判机制,降价可达50%。

       这一消息让人颇感意外,一直以来,特药准入谈判都是医保部门在主导,在2010年,人社部还曾经认真地探讨了特药通过谈判进入医保的可行性。

       但之后,特药准入的问题就被搁置了,尽管患者的需求十分强烈,行业的呼吁也很多,但特药入医保依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近几年来,由于青岛、浙江等地尝试了谈判模式并取得了成功,才使得谈判模式重新有了希望。虽然只有5种药物参与到卫计委组织的谈判中,但是,这也给中国患者希望,毕竟这些药物的价格极其昂贵,患者个人和家庭都无法承受。

       降价50%,药企能买账吗?

       卫计委组织的谈判中,最令人感到惊讶的就是50%的降价幅度,在青岛、浙江的谈判中,药企的共识似乎是,降价可以,降价负担要尽可能保密。

       面对50%的降幅,药企真的能接受吗?一般来说,降价换市场似乎是一种合理的逻辑,而且实际运行中也真的存在。

       药企的惯有做法通常不是直接降价。因此,在特药销售领域里,存在着“买3赠6,买6赠9”甚至赠终身的慈善捐赠模式。

       不论赠送是否纯粹为了慈善目的,这种买赠模式都是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如果按照买赠模式的计算,其降价幅度恐怕不止50%。

       从这个角度看,降价通过准入谈判似乎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毕竟,一种药能够成为特药,最根本在于其稀缺性,但保证稀缺性的专利权是有限度的,如果迟迟不能实现市场准入,恐怕也在浪费有限的市场独占期。

       然而,据悉,直到现在,怎么谈?如何降价?特药准入之后如何报销?这些问题依然没有实质性结论。终究想让药企降价,实现市场准入,即进入报销目录,获得报销,并且可以被医院合理采购才有实际意义。

五种药物参与了卫计委的谈判机制,降价可达50%

       毕竟,现在因为药占比的缘故,很多特药只能以DTP的模式来销售,不能从正常招标采购渠道里进入医院。就算是青岛、浙江等已经实施了谈判的地方也一样,这些药物依然进不了医院,患者只能去药店取药,自行带到医院使用。

       医保接盘的难度

       关于特药谈判,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是,谁应该是组织谈判的主体?从青岛、浙江来看,谈判主体是医保部门;从卫计委这次谈判,是由卫计委牵头,多部委参与来进行。

       从正常逻辑去看,大家都会有一个疑问,即卫计委牵头组织谈判,那医保能给报销吗?这个疑问不可能被忽略,毕竟对于卫计委组织的谈判,至今人社部没有给予回应。

       从这次谈判的政策角度看,这是谈判是对应卫计委最新的招标文件,即在抛弃安徽模式招标后提出的分类招标。

       在分类招标的要求下,特药属于通过集中谈判的方式,这次谈判讨论把特药采购纳入医院,似乎是一次变相的招标。毕竟,现在卫计委对于大医院用药金额,用药目录,药占比都有严格的控制。

       而价格昂贵的特药必然大幅增加用药金额和药占比。因此,以往这些特药只能放在药店里,采取DTP的模式进行销售。但业内早已达成共识,DTP绝不是长久之计,这些药物,医院会用,也就说明早晚会纳入公立医疗机构的用药目录,但进入的条件就是,不能大幅增加用药金额和药占比。

       毕竟,控制大医院规模,实施分级诊疗是卫计委给中国医改难题开出的药方,加强用药管理也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因此,所谓降价50%,从目前来看,还真不敢保证医保部门会接盘给获得准入的药品以全额报销。青岛、浙江的模式都够体现这一点,这些特药的报销主要靠地方政府的额外拨款,而不是通过医保基金。

       当前,各地医保基金都很紧张,提高医生服务收费,降低药品费用,是医改的大趋势,也是被封为样本的三明模式的精髓。

       综合分析来看,这次谈判看来并不能带来解决医保报销问题,而更多的像一次市场准入的谈判,也并没有很多药企去参与这次谈判。另一方面,医保如何能拿出那么大一笔钱去报销这些特药也是问题。这给这些药物是否能够纳入医保目录带来了不小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