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项新研究显示西咪替丁可以协同左旋咪唑,两者叠加产生效应强化乙肝疫苗的作用。本项新研究表明,西咪替丁和左旋咪唑都可以通过不同机制提高人体对DNA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与细胞免疫应答。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西咪替丁和左旋咪唑能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VAX-S2进行编码的DNA疫苗产生的抗原特异性免疫效力上的协同和叠加效应。与单独西咪替丁或单独左旋咪唑相比,西咪替丁和左旋咪唑的组合会导致反应强烈的乙肝表面抗原特异性细胞应答,其特征在于较高的IgG2a,但没有出现更多的HBsAg特异性抗体IgG和IgG1的产生。并且,西咪替丁和左旋咪唑的组合使得抗原特异性CD4 + T细胞中的IL-2和IFN-γ达到最高水平,而西咪替丁和左旋咪唑的组合并没有提高IL-4的含量水平。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全球有三亿五千万到四亿HBV慢性感染HBV者。由于该病导致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引起的全球死亡病例以每年约25%的速度递增。使用商业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疫苗接种是防止HBV感染的有效途径,和干扰素、拉米夫定和核苷类似物一起,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HBV感染。然而,由于细胞毒性原因,它们的功效和使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开发出更积极和安全的策略尤为重要。

  西咪替丁临床中主要用于治疗用于消化道溃疡。其药理作用为作用于壁细胞上H2受体,起竞争性抑制组胺作用,抑制基础胃酸分泌,也抑制由食物、组胺胃泌素、咖啡因及胰岛素等刺激的胃酸分泌。注射300mg,4~5小时后,抑制基础胃酸分泌可达80%,可抑制基础胃酸50%达4~5小时。另外,左旋咪唑为为四咪唑的左旋体,可选择性地抑制虫体肌肉中的琥珀酸脱氢酶,使延胡索酸不能还原为琥珀酸,从而影响虫体肌肉的无氧代谢,减少能量产生。当虫体与之接触时,能使神经肌肉去极化,肌肉发生持续收缩而致麻痹;药物的拟胆碱作用有利于虫体的排出。其活性约为四咪唑(消旋体)的1~2倍,但毒副作用则较低。另外,药物对虫体的微管结构可能有抑制作用。但是,本研究主要考虑西咪替丁和左旋咪唑的免疫调节和免疫兴奋功能。

西咪替丁与左旋咪唑 叠加强化乙肝疫苗接种

  研究中可以在西咪替丁和左旋咪唑的组合的对pVax-S2的动物免疫中观察到一个稳定的HBsAg特异性的细胞毒性应答。与此同时,机制研究表明,西咪替丁和左旋咪唑的组合促进了树突状细胞(DC)的活化和封端抗炎细胞因子IL-10和TGF-B的CD4 + CD25 + T细胞的含量水平。因此,西咪替丁和左旋咪唑有增强对乙型肝炎病毒DNA疫苗的细胞应答的协同和叠加的能力,其可以通过DC激活和抗炎细胞因子表达的抑制来介导。

  综上所述,根据目前的调查结果显示,西咪替丁和左旋咪唑的组合优先地促进Th1型依赖的小鼠抗HBsAg的免疫反应,并且这种作用机制是通过DC激活的诱导和CD4+ CD25 + T细胞分泌的抗炎细胞因子水平的下降介导的。西咪替丁和左旋咪唑的组合可以成为一种用作预防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DNA疫苗接种的有效佐剂。并且,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西咪替丁和左旋咪唑的组合可能有助于提高抗乙肝疫苗的成本效益,并且有可能开发出更积极的乙肝免疫接种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