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大并购:商机识破,估值参破

  2015年医药行业的大并购发轫于1月,其中最为夺目的莫过于中国中药收购江阴天江药业,前者以83.46亿元拿下了后者81%的股权,一举刷新了中国医药行业的并购记录。

  说起天江药业的估值如此之高源于其所处的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该细分行业在中国发展20余年,但始终处于试点阶段。以至于仅有5家企业瓜分这一每年以40%左右速度增长的市场。天江药业作为先行者,占据了该领域的半壁江山。政策垄断优势让其享受着优厚的利润待遇。2013年其销售额为25亿元,而利润却高达5亿元。这也是中国中药愿意出巨资将其纳入麾下的原因所在。

  不过,对于这单并购,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对中国中药表示担忧。普遍认为中药配方颗粒只试点不放开的奇葩政策不会持续太久,现在已经是山雨欲来的状态。就在2015年年末,CFDA起草的《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显示,正式放开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资质的箭已在弦上,而不少觊觎该市场的企业已是整戈待旦。未来天江药业到底值不值这么多钱,还得看中国中药攻伐市场的能力。

  自1月的“惊天”大并购之后,2015年10亿元以上的并购发生了10多起,较以往有大幅的增多,热闹繁荣的景象超过了所有行业。相信2016年会蕴育出更大的规模并购。因为那些有钱的医药上市公司一定要讲个更好的故事给投资人。

  2月分手:凄凉在指下吟

  在2015年1月29日举行的先声默沙东年会上,总裁疏正胜在晚宴时给全体员工赠诗一首,名《离别》:一生不饮酒,一饮醉千愁。回首万千事,一如霜满头。晚宴结束,众高管纷纷洒泪,满满的惆怅与无奈。此后不到一周,先声默沙东发布联合声明,称进行战略调整,先声默沙东业务运营将交由先声全权负责。

  据知情人士透露,先声与默沙东分手的根本原因是业绩不佳。此外,频繁的人事更迭、双方企业文化难以融合等原因也造成先声默沙东运营不畅。其实,在外界眼中,成立仅3年的先声默沙东已然解体。

  在任不过一年多的疏正胜接替的是先声默沙东首任总裁张业泓的职位。而张业泓从走马上任到离职也不到一年。原以为默沙东的专利过期药品与先声基层市场销售布局相结合可以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然而1+1<2的骨感现实让先声默沙东的理想碎了一地。

  在复杂的中国医药商业环境中,怎么用中国药企的基层团队卖好外资药企的药成了合资药企的难题。就在先声默沙东战略调整的消息发布3个月后,一直被视为合资药企标杆的海正辉瑞的CEO肖卫红确认离职。7月1日,继任者蒋世东在上任4个月后又宣告离开。中外企业在文化、运营模式、销售策略、用人机制等方方面面的碰撞与摩擦,个中滋味只有局内人自己最能体味。

  3月整顿:一朝报应天公变

  事实证明:“出来混总是要还的”。3月27日,CFDA通报了仁安医药等10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违法违规问题,并收回了其GMP证书。

  CFDA在飞检中发现,这10家企业普遍存在虚开票据、生产记录缺失、质量管理体系存在重大缺陷等问题。更为严重的是,泰源中药在被收回药品GMP证书后,仍然组织生产。

  为此,CFDA还发布了“加强中药饮片生产经营监管工作”的通告,要求立即停止销售和使用6家药企的全部商品,对部分涉事的药企暂停生产销售。

  除此之外,CFDA还表示,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出租出借证照或虚开票据为非法生产经营提供便利的,坚决吊销其《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并予以公开曝光;对涉事企业的饮片产品必须停止销售使用,责成企业召回产品,并公开召回信息;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责任。

  其实,CFDA早就给中药材市场、中药企业打了“预防针”。1月,CFDA对河南禹州、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湖南廉桥、四川荷花池等5个中药材专业市场进行飞行检查。检查发现,上述5省中药材专业市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以次充好、染色增重、掺杂使假、违法加工、非法经营等问题。CFDA要求以上省份立即对违法问题进行整改。

  当时,CFDA就放出话来:为加强中药材监管问题,要求各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采取飞行检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发现中药材生产问题。

  自从CFDA加强监管力度以来,中药饮片企业就成了“黑名单上的人”。2014年50家收证企业中,其中有20家为中药饮片企业(占40%);2015一季度21家收证企业中,17家为中药饮片企业(占80%)。

  中药材生产经营市场主体小而多,无序恶性竞争,最终形成了中药材市场的乱象。而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难辞其咎。在地方保护主义的笼罩下,加强监管还可能扭曲为“监护”。相关数据显示,很多中药材市场为地方政府的支柱产业,超过当地GDP的10%。因此,对一些中药材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当地监管部门视而不见,这无疑助长违法者的嚣张气焰。

  监管部门整顿中药材市场,提高中药饮片行业水平的决心已经十分明显。中药饮片企业还是少些侥幸,毕竟躲过了初一,也躲不过十五。

  4月互掐:嫌的是他,愚的是你,争什么?

  拥有8500多家民营医院,年营业额2600多亿的莆田系医院与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网站百度开撕,场面请自行脑补周星驰经典表情包。

  百度挺着IT贵族的小腰板,话也说得冠冕堂皇:“不会动摇‘高门槛、严审核’的决心,并会加大整治以莆田系为代表的违规医疗推广。”莆田系医院贵在人心齐,抱团开“闭门会议”,整出个“全体决议”,出招暂停与百度合作。

  其实莆田系医院与百度的关系曾经好得“你是风儿我是沙”:百度260多亿的广告份额里有120亿来自莆田系医院,莆田系医院则主要通过百度推广获得大部分的客户和业务量。

  有人说,是因为竞价排名、依据点击量收费,莆田系医院在百度上投入的成本越来越高,而收益却越来越低,导致其最终忍无可忍集中爆发。

  有人说,百度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作法实属无奈的断臂之举。百度美化说是“为共建良性健康医疗生态而努力”。其小算盘是希望通过联合优质医疗机构,打造健康云和医疗O2O服务、搭建挂号与导医平台、创立百度医生APP等,将布局医疗垂直领域的战略稳步推进。

  百度与莆田系医院撕破脸其实是早晚的事。一家独大的百度当然只顾算计着变着花样从客户口袋里抢钱;不能靠口碑靠疗效的莆田系医院除了占据搜索页面忽悠来一个宰一个也实在没有其他技术含量了。当然了,在利益面面前,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百度与莆田系医院其实就是一种共生式的存在。百度贴吧无良出售疾

  病吧管理权就是百度自己搧着自己大耳光子表示,跟谁也不能跟钱有仇。百度和莆田系医院还是“肥也别说肥”。

  5月换帅:成败如棋不待观

  真的只是任期结束那么简单吗?进入2015年第二季度以后,跨国药企中国区的老大们的人事变动陆续出现了几个小高潮。5月,美国安进制药宣布张文杰出任中国区总经理,原总经理李怡平则赴新基任中国区总经理。几天之后,美国默沙东公司宣布肿瘤产品线高级副总裁荣科瑞在6月1日出任中国区总裁,原总裁潘斌转投阿斯利康总部任职;而在丹麦诺和诺德公司当了快两年的中国区总经理柯礼思也提前宣布将于8月1日将去职。

  就在5月前后,多家跨国药企均公布了中国区高层的人事变动。答案恐怕不止大佬们任期到了那么简单。

  跨国药企正在经历过去30年来从未体验过的“国民化待遇”,而这一过程在近几年愈发明显。“GSK因商业贿赂被罚5亿元”的丑闻惊动全球,对于很多跨国药企来说,随着中国反商业贿赂的力度增强,这片曾经躺着就能把钱赚了的市场中的合规风险骤然升高。超水准学术推广、带金销售都成为可能点燃商业贿赂这条红线的导火索。而几乎同时,招标和价格谈判对于跨国药企过期的原研产品的“去优待”趋势也十分明显。于是,跨国药企的在华销售整体受到影响,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速。谋求转变商业运行模式,适应新形势的跨国药企自然希望能够通过启用新帅来转换新思路,重新再出发。

  6月抗议:别君容易公道难

  中国人是天性不喜欢抛头露面的,何况是当过管理层的领导们。但跟生存和尊严相比,面子便无足轻重了。百时美施贵宝裁掉的那批有着无固定期限合同的管理层“领导们”就在等待近半年之后怒拉横幅,走到公司总部大楼和上海闵行区人民法院的门前。

  其实,从2013年底开始,百时美施贵宝的人员裁撤便在悄悄进行。2014年裁撤的人员数量已超过1000人,范围几乎涉及公司所有部门,被裁理由均为“违反合规要求”。那些拉横幅的被裁人员是没有任何补偿、被百时美施贵宝单方面强制解除劳动合同的管理层。他们让圈内早已传开的“百时美施贵宝裁员近千人”事件浮出水面。

  如果你将自己的青春和热情贡献给一家公司,最后却落得个被“扫地出门”的结局,还得与共事超过10年的老东家陷入漫长的诉讼拉锯之中,你会作何感想?就像拉出的横幅上写的,很多人想要的不再只是财务补偿,而是“还我公道,还我尊严”。

年度大事:2015 中国医药界发生的那些事儿

  已在全球范围内宣布向生物制药公司转型的百时美施贵宝已经不再是曾经体格庞大、竞品繁多的传统制药巨头,是到了和自己说再见的时候。“合规”成为所有跨国药企空前重视的工作,百时美施贵宝试图斩断任何可能把公司与合规风险联系在一起的举动就更不足为奇了。对于百时美施贵宝来说,由这些前员工激起的一阵涟漪与争议,跟自己的生存需求相比便无足轻重了。

  7月降价:把旧时的威风不见了

  跨国药企进入中国市场30多年,鲜见其与本土药企那样猛打“价格战”,这一度让本土同行们羡慕嫉妒恨。当然,这也源于他们曾经获得的超国民待遇。但显然,这种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GSK宣布旗下3种乙肝治疗药物降价,计划降幅在20%至30%之间。

  自“GSK事件”爆发以来,这家公司的一举一动都会引来外界的关注。而这一事件也成为解读GSK在华种种举动所离不开的背景信息。

  近年来的中国市场,新医改是整体关键词,招标带量采购、药价谈判机制启动背景下,药品价格被降低是主基调。以价格换市场也成为习惯区别定价、享受“优待”的跨国药企们不得不忍痛需要适应的现实。

  在部分省市的药品招标采购文件中,已经取消了跨国药企过期原研药的单独竞标资格,将之与国内仿制药放在同一个质量层次进行竞标。

  GSK选择降价的产品均为乙肝治疗药物,市场份额本身稳居前列。在2014年跌了那么大一个跟头之后,以积极配合的态度重塑公众形象是GSK的首要任务。当然,GSK祭起降价大旗在搅动市场风云的同时也表明,在那些暗箱里的操作无法进行之后,市场上会更多些血淋的刺刀见红。

  8月大病医保:万呼始出犹有暇

  已经在27个省市进行摸索实践的大病医保制度,终于由国务院发文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

  8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要求2015年底前,大病保险覆盖所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到2017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大病保险制度,与医疗救助等制度紧密衔接。

  对于大病医保,广覆盖不是难事。其实在发布这个文件之前,大病医保已经覆盖了接近7亿人。难题是建立大病医保的完善机制,保证其发展的可持续性。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钱是不是够用!

  按照官方的解释,大病医保不需个人再缴费,而是从基本医保结余中划出一部分购买大病保险,当患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时,通过基本医保报销后,自己负担的部分通过大病保险再报销50%以上。但同时提出结余不足或没有结余的地区,可以探索通过提高统筹资金的方式解决,显然与不增加民众负担的初衷不符。

  另外的担心来自大病医保是否会造成不合理医疗需求的爆发式增长,这涉及商业保险机构和医院两大利益主体。从商业保险机构的角度来看,能够分享大病医保总的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意见》对商业保险机构的规定也存在不一致之处。一方面,规定“商业保险机构自愿参加投标,中标后以保险合同形式承办大病保险,承担经营风险,自负盈亏”;另一方面,又规定要遵循保本微利的原则。前者是要求遵循市场规律,后者是要调动保险公司积极性,放到一起,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模糊性。

  9月移动互联:哪一个去线下闹

  互联网医疗领域一贯不差钱。但现在的问题是,钱不像前几年那么好拿了。谁能拿到钱,还能拿到很多钱,谁才有机会。9月24日,挂号网对外宣布,完成新一轮总额为3.94亿美元融资,由高瓴资本、高盛集团领投,复星、腾讯、国开金融等共同投资。同时,挂号网也正式改名为微医集团。

  之后,微医集团迅速开始了“占坑”行动:用“责任医疗计划”牵手保险,用“建手术中心”携手医院。并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简直是分分钟要改写中国医疗服务版图的节奏!

  网上一篇名为“论春雨医生的倒掉”的旧文再次被热炒的同时,也预示着这样一个现象,互联网医疗热已悄然降温。微医集团已经不言必称“颠覆”了,而是有了个貌似清晰的发展愿景:搭建一个连接“专家、医助、医生和患者”的移动医疗服务平台,成为全国首家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其实在拼完了患者流量、专家在线人数以后,一旦要落地拼医疗服务,无论是春雨还是微医,都会经历阵痛和迷茫。当然,有一点大家都有共识,那就是无论今后的趋势如何,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快速地跑马圈地来获得安全感。

  10月地方药审:剃头挑子一头热

  10月12日,上海市副书记、市长杨雄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宣布,将“组建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品审评中心上海分中心”。此举被上海市政府视作当地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三大创新”举措之一。

  上海想要成立分中心的热情早在5月就已显露。在当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中,上海将“主动探索药品审评、审批管理制度改革,争取设立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药品审评中心上海分中心”。据了解,除了上海,其他省市比如广东、江苏、天津等也在积极争取设立审评分中心。

  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CFDA对于成立分中心的做法一直讳莫如深。

  2015年初,药品审评中心从上海、江苏、广东等地方省局借调人员来京,进行为期一年左右培训,并帮助药审中心进行集中审评工作。药审中心人士曾指出,此举也是CFDA希望培养省局审评人员,了解药审中心的审评方法和尺度,为未来省局分担审评工作作准备。而业内对于成立分中心,提高药物审评效率表示欢迎。

  但是建立分中心涉及到如何管理和规范省局分中心的审评工作,以避免各地审评程序出现差异而造成审评尺度不一等问题。因此,CFDA对于各地汹涌的创建热情均以“不肯定也不否定”的态度以沉默回应。

  11月网售:只争个早到与迟到

  放在6年前,没人知道“双11”这天会发展成全球购物狂欢日。而很多的传统医药企业,到现在还没醒过味来,这个颠覆传统的医药健康类产品的销售方式已经形成。

  今年“双11”,天猫医药馆前10的商家销售再创历史新高。据悉,TOP前5商家有部分在10分钟内,销售额便突破了100万元。去年有参与“双11”且销售额排名靠前的商家,有部分在中午12点之前便突破了去年的销售额。前10商家销售额增幅普遍能达80%以上,有部分商家可能超过100%。

  据悉,“双11”当天健康类产品销售同比增长约100%,以智能手表、手环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同比增长接近5倍;而医疗健康类服务消费增长更加迅猛,达到189%。其中健康护理服务增长205%,健康和意外保险增长432%。特别是医疗服务类产品越来越受零售平台的消费者欢迎。和睦家医疗80220元的“产前检查+剖宫产后顺产优惠套餐”成为天猫医药馆“双11”单价最高的商品;通策医疗服务旗舰店在“双11”共卖出五百余颗种植牙。像同仁堂、胡庆余堂这样的“老字号们”甚至首次在互联网平台上搞起了“1分钱在线秒杀老中医诊号”的活动。

  其实,我国医药电商已呈现出多平台一齐发力的态势。除了垂直医药电商企业、传统连锁药店的网上药店、品牌企业的平台旗舰店以外,主打O2O概念的平台也首次加入了战局。从布局来看,大部分医药电商均以全网平台参与,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平台,包括官网,APP,天猫、京东旗舰店等,协同参战。

  12月降温:昔日华大,明日南柯

  一度被预估市值可能会高达1000亿元的华大基因,在2014年上半年还曾受到上百家投资机构的疯狂追捧。然而,当华大基因在12月18日在证监会网站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招股说明书》,正式拉开IPO序幕之后,一直罩在华大基因身上的光环慢慢褪去。

  其实华大基因最终选择在创业板上市就已经出乎大家的预料,而且4000万股,17.32亿元的规模,也远远低于之前市场的预期。

  而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华大的研发人员仅占8.52%,甚至低于管理人员比例(15.02%)。研发投入比例在2015年上半年也只有7.67%。从其首次对外公布的财务状况来看,华大基因2014年的营业收入约为11亿元,其中主要收入来自产前诊断和基础科研测序服务,占70%左右。而公司2014年以前的利润率不到2%,2015年上半年达到12%。

  华大基因的主要业务—基因测序特别是该技术在产前诊断上的应用在国内正成为投资热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据不完全统计,从事第二代高通量测序的公司至少有100多家。虽然它们中没有一家有华大基因130多台Hiseq的规模,但不乏如药明康德、贝瑞和康等有实力、有野心的公司,还有更多的公司正蓄势以待,准备杀入这个市场。看好华大基因的人士表示,基因测序行业处在成长期,未来年均增速在20%?30%,华大基因作为国内基因测序的龙头,先发优势十分明显。而悲观者表示,华大基因的客户主要是科研院校,研究所、独立实验室、制药公司,业务范围相对较小,未来的业绩弹性也有限。而目前华大基因是购买美国lllumina、life Technologies的测序仪在国内进行基因测序的作法,其他公司也能做到。

  所以,面对众多虎视眈眈的竞争者,轻研发、低利润率的华大基因仅仅凭借多几台仪器的优势,到底能走多远,还是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