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英、美、澳、巴西等国的转诊制度,我国新医改的方向开始瞄准“分级治疗、双向转诊”。未来的就医将是这样一种金字塔模式:社区医院是塔基,大型医院是塔尖,越往基层越是全科医生,大型医院和社区医院充分交流,患者可以自由转诊,享受同样的医疗照顾。而凭借APP就可以享受医疗预约挂号、排队叫号、网上缴费、停车等便利功能,仅仅是智慧医疗的浅层次手段。

  在东莞,已有科研单位和企业瞄准社区试水医疗智能服务,提前布局智慧医疗核心模块,如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已在广东区域开展了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为基础的居民健康智能服务平台建设和试点应用工作。同样,位于松山湖的广东巨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研发了社区健康管理系统,在东莞多个镇街及全国多个城市被广泛应用。

  智慧医疗的核心是治疗

  位于麻涌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有20个社区医生,他们的工作很辛苦,不仅要为全镇4万左右的常驻人口提供医疗服务,还要为每个来诊疗的居民填写纸质版的居民健康档案。

  从2015年开始,麻涌镇政府与广东巨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社区健康管理平台搭建的工作。有了这个平台,居民只要刷一次身份证,就可以在平台建立一份智能电子健康档案,同时通过血压、心电等十几种检测设备的辅助,完善居民健康档案中的血压、血氧、心电、尿检、血脂、尿酸等常用检测数据的存储;同时,社区医生同时也可以查看辖区内病人的档案,通过平台对诊疗数据的分析,提醒个别患者对慢性病的关注,也可以通过平台的定期提醒,智能通知孕妇产检或儿童接种管理等。

  社区医生只要携带可移动的健康数据采集设备,就可以将所收集到的健康数据无线传输到云健康中心,形成检测、分析、评估、以及紧急情况处理等。

  “单单从建立健康档案来看,社区卫生中心信息化水平非常低,基层医疗数据是手工录入,并没有形成模块和完整系统。”巨细科技总经理郗旻说,这位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博士,从2013年开始在智慧医疗领域掘金,如今同时担任着东莞市统计协会的会长。    “除去行政因素,在智慧医疗产业链条中,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在智慧医疗产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郗旻说,在医疗领域,落后的健康档案建立模式导致了个体化医疗数据的匮乏,而医疗数据的匮乏,就无法实现医学基础分析以及大数据深度分析,难以驱动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医疗。

  郗旻说,智慧医疗的核心是看病和治疗,而预约挂号、专家咨询、缴费、电子病历的查看只是智慧医疗的周边,在智慧医疗领域还属于浅层次。“智能预约确实方便,但最核心的是能不能把病看好。因此,医院和社区系统的打通、健康档案双向更新、电子病历管理、双向转诊,这些才是智慧医疗的核心和未来新医改发展的大方向,也是国家现在正在做的事情。”

医疗私人定制将成为智慧医疗发展趋势

  智慧医疗需大数据支撑

  “我们国家的新医改正是借鉴了发达国家的经验。”郗旻说,合理的医疗资源结构应该是高水平医生下沉到社区,形成庞大的全科医生队伍,这些全科医生,可以治愈感冒、发烧等常见病和多发病,有了全科医生,患者不再集中涌向大型医院,造成基层医院资源的闲置;而当基层全科医生确诊的疾病超出基层医疗水平,则由全科医生全程帮助患者寻找大型医院的专科医生并完成挂号,让患者按约定时间与专科医生面对面;最后,完成从社区转诊到医院后,患者再从专科医生处转回社区,在社区享受同等水平的日常医疗照顾及跟踪治疗。

  郗旻认为,智慧医疗只有从浅层次向深层次推进,才能进一步实现以基因测序、靶向治疗为主要特征的精准医疗。

  所谓精准医疗,就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结合患者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和诊断,根据每名患者的不同情况,精确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诊疗方案。精准医疗方向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是精准诊断,包括基因测序、基因芯片为代表的分子诊断,然后是精准医疗,包括靶向治疗、细胞免疫治疗、干细胞治疗等。

  郗旻用最简单的例子对精准医疗做了解释。“比如,同样一种药物,对这个人有效,对那个人无效;同样是化疗,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要做出不同的治疗方案,最深层次的问题其实就是基因的问题。”郗旻说,基因测试可以用来了解身体基本状况,同时结合不同阶段的个体化诊断数据做出精确化的治疗方案进行靶向治疗,这才是最科学的。

  “我们目前做不到个性化和精准化,就是因为数据不全面。”郗旻说,精准医疗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未来的智慧医疗迟早要进行基因测序,因此现阶段要先搜集足够精细的个体化诊疗数据,形成基本的诊疗数据模块。

  “现在巨细科技的数据统计汇总虽然在社区,但将来一旦医改取得突破,在全市乃至全国进行数据对接,那么我们的健康档案就拥有有利条件进行实时传输和查阅,供病人和医生参考。”郗旻说,在智慧医疗领域,巨细科技目前只走了一小步,但跟智慧医疗的大方向是吻合的,没有走错方向。“我们现在做的是未来,还需要不断的积累。”他说。